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大学时代:马斯克、马化腾、张一鸣的成长轨迹与创业启示

   时间:2024-10-04 10:30:52 来源:ITBEAR作者:沈瑾瑜编辑:瑞雪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ITBEAR】

《钱颖一对话录:有关创意、创新、创业的全球对话》是著名学者钱颖一在2011—2018年担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时举行的20场“院长对话”成果结集。“院长对话”是清华经管学院重要的课堂外教育活动,旨在邀请各行业领域中的知名人士与钱颖一进行面对面的对话,挖掘这些领军人物在创意、创新、创业一线奋斗的经历和感悟,以启来者。

大学时代的

马斯克、马化腾和张一鸣

01

埃隆·马斯克:

我上大学其实挺突然的

钱颖一:我的第一个问题就从你的教育经历开始。我了解到,你早年从南非到加拿大,进入女王大学(Queen'sUniversity),两年之后转学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在这两所大学你一开始学的都是商科,在宾大你又学了物理学。你在大学学习商科和物理学,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大学教育如何影响了你后来的职业生涯?

埃隆·马斯克:我的大学教育并没有怎么规划过。事实上,我当初都不确定是否要上大学。

钱颖一:你是说,当初你甚至没有想要上大学?

埃隆·马斯克:是啊,我不确定是否该上大学。当初我从南非到北美,只是因为觉得很多尖端科技都是在北美诞生、发展的,我了解到的每一项新技术,似乎都是从那里发源的。17岁的时候,我独自去了北美,也没有上大学的明确计划,只是想接近技术的诞生地而已。

钱颖一:必须是北美?

埃隆·马斯克:是啊。我喜欢技术,所以一拿到加拿大护照,我就不顾家人反对马上去了。那个时候还没有互联网之类的技术。我有远房亲戚在加拿大,所以就写信给他们,但一直没有收到回信。我有一个叔祖父住在蒙特利尔,等我到蒙特利尔后,我妈妈终于收到了回信,信里说他在明尼苏达过夏天。所以我只能买了一张加拿大的公交车票,住在一个学生旅店里。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我在多伦多做了几份计算机方面的工作,最后决定上大学——因为只有这样我才有机会接触女孩子,在我上班的公司里,每个人都比我大得多。所以如果我不上大学的话,就会错失一段重要的人生经历,这才是我决定上大学的原因。

钱颖一:你在加拿大女王大学为什么选择商科?

埃隆·马斯克:其实我考虑过两个选择:一个是去滑铁卢大学读计算机,另一个是去女王大学。我去了滑铁卢大学后,发现那边女孩子并不多,就觉得没那么有意思。所以我就去了女王大学,在那里遇到了我的妻子。我学的科目范围很广泛,包括电子商务、工程和数学。有人从女王大学转学去了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反映说那边很不错。所以我就想申请沃顿,但我没有钱,要拿到奖学金才能去,我觉得自己拿不到奖学金。不过我还是申请了,而他们居然给了我奖学金。在沃顿,两年的商学课程,我一年就完成了。

钱颖一:所以你又修了一个物理学位?

埃隆·马斯克:是啊,我喜欢物理,所以第二年就学了物理。我当时面临的选择是毕业后可以去华尔街,也可以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最后我决定投身科学事业,所以就多花了一年,拿到了物理学的学位。之后我去了斯坦福大学,我想在那里学习如何研制能用于电动汽车的先进电容器,这也会涉及一些基础物理学,所以这差不多是一个结合了物理学和材料学的项目。但是后来我退学了,开了自己的公司。

钱颖一:多久之后辍学了?

埃隆·马斯克:大约三天。其实是休学。他们说还可以回去再读,不收学费了。

钱颖一:你先学了商科,然后学了物理。相比经济学和商科,你认为物理学更有趣还是更难?

埃隆·马斯克:我之所以对物理和其他科学感兴趣,是因为我想弄明白现实世界的本质。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宇宙的本质是什么?这是我读物理的主要动机。其实我学商科的原因是我担心毕业后遇到一个有商科学位的老板,如果老板懂的我不懂,那我就没有优势了。当然,其实也没什么。

钱颖一:你学商科是为了跟你未来的老板有共同语言,这是当时的动机吗?

埃隆·马斯克:是的,我最怕遇上一个我不喜欢的老板。

钱颖一:然后你就决定自己当老板,避免这个问题?

埃隆·马斯克:没错。

——节选自《钱颖一对话录》,商务印书馆2021年版,第10—13页。

02

马化腾:我不算学霸

钱颖一:我想先从你的成长经历和发展说起。你1989年入学,选择了计算机专业,当时为什么选择计算机专业?大学的经历对你后来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马化腾:没错。我在中学就接触到计算机,一下就成为我的兴趣爱好,越学越觉得里面差别很大,后来在大学就产生越来越多的兴趣。

钱颖一:在大学时也学了一些天文方面的课程吗?

马化腾:当时没有,业余我自己看,包括找美国的资料。所有有关的问题我都看了。

钱颖一:你是从国外买这些天文方面的书籍?到现在还对天文有兴趣吗?

马化腾:对,一直都有兴趣。也可能是受我的影响,我们早期的创始人中还有很多对天文有兴趣的,有的人自己投资建了个人的天文台。

钱颖一:天文这方面的兴趣或者知识对你的工作或者思考创新创业有影响吗?

马化腾:没有直接影响。但你喜欢天文,会觉得自己很渺小,可能我们在宇宙当中从来就是一个偶然。所以什么事情仔细想一想,都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这对自己遇到挫折时能够稳定心态,想得更开,我觉得还是挺有帮助的。

钱颖一:你对科幻小说也有兴趣?

马化腾:很有兴趣。像《三体》这样的科幻小说,想象力很丰富。实际上小说里写出了现在的科技发展,包括未来研发的一些方向,有前瞻性,可以展望。

钱颖一:科幻小说提供想象力,并且有一些产业的发展需要有前瞻性的想象。计算机课程在学校学了什么,对以后很有帮助呢?这个领域发展非常快。

马化腾:计算机应该在清华是非常难考的,我相信当时我要考的话很可能进不来。在大学里的学习还是打基础,对未来的成长非常重要。但更多要课外的兴趣爱好。比如说当时计算机机房里有电脑病毒,是什么病毒?它的机制是怎样的?我们有兴趣去研究,对病毒样本进行解剖,然后了解它们。这些都不是课堂里要求你学习的。另外,学校老师会找一些项目来做,有的可能是和外面的企业合作,这是很好的锻炼机会,把这些项目从头跟到尾做完,会全方位地锻炼能力,对以后的价值是无限的,它超越了你在课本上学的东西。

钱颖一:很多培养实际上是课程之外的学习,你对这个的印象比你上老师的课印象更深?

马化腾:会更有用。有的同学就对这种课外项目不感兴趣。

钱颖一:你是学霸吗?

马化腾:我不算学霸。

钱颖一:你在班里大概排到什么位置?

马化腾:10名左右。

钱颖一:一共不止10个人吧?

马化腾:30 多个人。

钱颖一:注意了,30多个人排10名左右,将来能做出大事情。当时你念书时对自己后来的职业有什么规划?正好是1989年到1993年这个时间段。

马化腾:深圳是改革开放的窗口,很早我们就看到别人创业,这里创业氛围比较浓,比其他城市更早。

那时候我的师兄们会做一些软件让我们看,我很有兴趣。我会观察这个项目的收入怎样,需求怎样,怎么实现。在这个过程中我就感觉自己是不是应该去创业。现实还是比较残忍的,那时北京有中关村,深圳有华强北,中关村的货很多是华强北运过去的。华强北的这些材料、电脑产品都是从香港地区进入内地,或从海外进口。我们很早就说要做一个电脑公司,那时候的电脑公司就是帮人家组装,把零件装成电脑再销售,就这么简单。

后来我发现,在华强北干这个活儿的人,都是那些不是很熟悉这个行业的,可能只有初中文化、小学文化的人,但是市场经验很丰富。我们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可能还做不了。后来我说,既然竞争不过,我们还是到企业去锻炼一下,再想创业的事情。机缘巧合,一个卖电脑书的书店里,我碰到一个同学,他在润迅工作。润迅是当时最大的民营电信企业,做寻呼台的,就是BP机。因为我会写C语言,当时正好有个项目要用,我给他展示了,他说:就是你了。离毕业还有三个多月,我就进去实习了,一干就是五六年。

我就这样进了寻呼机行业,大家知道QQ最早做的是网络寻呼机。也是机缘巧合,因为我很早就开始做计算机和通信。

钱颖一:程序是你写的?

马化腾:这个领域是计算机和通信的结合,当时懂计算机的人不太懂通信,懂通信的人不太懂计算机和网络,我刚好在中间,这在以后我们的创业中也是一个有利的条件。

——节选自《钱颖一对话录》,商务印书馆2021年版,第95—98页。

03

张一鸣:我的大学从调剂开始

钱颖一:欢迎你,一鸣,今天有时间一起跟清华学子做一个交流沟通。我想先从你求学和创业的经历开始谈。你是1983年出生,2001年参加高考,算是2001级本科生。我知道你高考的时候,考入南开大学,你报的是生物专业,入校后被调剂了,我们都知道调剂是什么意思,调剂到微电子专业,之后你又自己转专业,转到了软件,也就是计算机专业。你跟大家分享一下,你当初报考志愿被调剂加上转系,是出于什么原因?

张一鸣:很久没有到校园里面,跟大家分享一下当年被调剂的心情。首先,为什么报考生物系呢?因为当时说生物学是21世纪的领头羊学科,所以领头羊非常热门。但我被调剂到微电子专业。当然从我个人角度也是非常感兴趣,生物单细胞到生物生态是非常丰富多样的,但它背后的规律非常简洁优雅,这是我感兴趣的原因。微电子专业我也很感兴趣,微电子也是我的志愿,但不是第一志愿。学了一段时间微电子之后发现,实验的机会太少,或者说从课本上学的知识转化到实践成果比较难。因为我们大一大二也学计算机,所以我就转到软件工程。

钱颖一:你是第几年的时候转的?

张一鸣:我是大二下学期转的。

钱颖一:所以你学了两年的微电子?

张一鸣:对。计算机的好处是只要有电脑,能上网,你就可以自己找学习的资源,你有想法可以直接做出来,哪怕你是在校生,也可以发布产品给广大用户使用,这一点使我最终走向计算机专业。

钱颖一:计算机软件专业是你自己主动转的,你学了两年的微电子,学了两年的计算机,大学四年学了两个专业?

张一鸣:对我来说也是很有收获的,创业需要各种专业的知识。我中间还选修了工商管理。

钱颖一:那你后来对生物的东西还有兴趣吗?

张一鸣:我很有兴趣。高中时候参加生物竞赛,我看了一本书,是北大老师写的,那本书对我影响也很大。生物世界丰富的多样性,背后的规律简洁优雅,如果你设计系统,或者你看待企业的经济系统,都可以想到,这之间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钱颖一:从你刚才说的内容可以看出来你兴趣非常广泛,生物、微电子,计算机,还有工商管理。你觉得大学四年的经历中,什么是对你后来影响最大的?

张一鸣:要说影响最大的,倒跟上课没关系。

钱颖一:通常都是这样的。

张一鸣:我们学校在天津,不像在北京,可参加的活动不太多,课外活动也不是太多,所以有很多时间看各种乱七八糟的书、各种传记。我在大一大二除了上课之外,看很多很多的书,传记占很大一部分。对我的影响挺大的,还是课外阅读。

钱颖一:个人传记中有什么特别的一两本书是对你影响特别深的吗?

张一鸣:倒没有特别的。科学家的、社科类的看得非常多,最主要对兴趣或者对审美有影响。这些阅读,导致我对自己后来的择业、我的职业规划,会更有耐心,因为你看到很多很伟大的人,年轻时候的生活也是差不多的,也经过很多阶段,也是由很多点滴的事情构成的,大家都是平凡人。但是你要是有耐心,持续在一个领域能够深入的话,会取得一定的成绩。世界上的书,只能选择看少数书的话,我选两类书,第一类是传记,第二类是教科书。

钱颖一:把传记放在教科书前面?

张一鸣:因为教科书可以在各种时候看,传记可能年轻时候看更好。

钱颖一:看传记让你有更大的耐心。要有耐心,这对现在的学生来说,是很大的问题。

张一鸣:对。

钱颖一:在大学的时候,你对信息的流动效率很感兴趣,有思考。什么情况下你去想这个问题呢?当时你想这个问题,跟后面要讨论的创业是不是有什么联系呢?

张一鸣:这个其实是我创业的主旋律。除了大学看传记,看杂七杂八的书,中学也看很多报纸杂志。有时间的话,我连报纸中缝儿都会看。信息传递是非常非常大的事情,没有信息传递之前,整个人类社会的效益、合作,包括人的认知,差别是非常非常大的。所以最早当报纸被发明的时候,它是非常奢侈的产品,现在大家还不奇怪,我相信可能过10年、20年,那时候的人,10后、20后会说,当年竟然为了传递一份信息要通过刻字,要通过油印,把几千、几万字,通过人工递送到几百公里以外的地方。

我一直觉得,信息的流动本身对于这个社会有非常深远的影响,我甚至觉得它可能是各种其他效率的基础,在信息的流动速度或者信息的组织有序程度方面,其实会产生很大很大的争议。我们有Windows系统,有存储系统,有3D展现,都是围绕着信息,整个IT行业就是信息产业嘛!我觉得,产生的争议是信息的组织跟分发,信息已经在那儿,但是如果没有有效组织的分发,信息产生的价值就很有限。所以我毕业之后,做搜索引擎,做社交网站,搜索引擎以关键字为组织分发信息,社交网站以人为节点,兴趣引擎以兴趣为刻度,基本都是以信息为主。包括信息分发,甚至公司内部有效率工程部门,专门开发和优化公司的信息流动。

钱颖一:这个问题你在大学的时候就一直在思考?

张一鸣:对。我记得我在大学的时候,我大四准备就业的时候,方向就是要做信息组织和分发。

钱颖一:当时你就确定这个方向?

张一鸣:对。

——节选自《钱颖一对话录》,商务印书馆2021年版,第153—156页

THE END

文化名人纪念演讲

梁漱溟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梁漱溟文化思想 |叶圣陶孙女回忆叶氏文脉 |柳诒徵先生纪念讲座 |陈寅恪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陈作霖先生逝世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作家张爱玲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林散之、高二适先生纪念讲座 |钱穆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阮玲玉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讲座 |上官云珠、周璇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谭延闿逝世九十周年讲座 | 孙中山先生逝世九十五周年纪念论坛 |王阳明逝世四百九十周年纪念论坛 |

文化名家系列讲座

莫砺锋:开山大师兄 |周文重:国际关系新格局 |周晓虹:口述历史与生命历程 |周晓虹:费孝通江村调查与社会科学中国化 |周晓虹对话钱锁桥 |周晓虹、张新木、刘成富、蓝江对谈:消费社会的秘密 |群学君对话舒国治 | 群学君对话叶兆言 | 黄德海、李宏伟、王晴飞、王苏辛、黄孝阳五作家对话 |孙中兴:什么是理想的爱情 |杜春媚对话郭海平 |程章灿:作为诗人与文学史家的胡小石 |谷岳:我的行走之旅 |黄盈盈:中国人的性、爱、情 | 金光亿:人类学与文化遗产 | 周志文:人间的孔子 | 严晓星:漫谈金庸 | 周琦:越南法式风情建筑 | 魏定熙:北京大学与现代中国 | 胡翼青:大数据与人类未来 | 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系列高峰论坛 | 毕淑敏读者见面会 | 徐新对话刘成 | 谢宇教授系列演讲 | 王思明:茶叶—中国与世界 | 祁智对话苏芃:关于写作 |甘满堂:闽台庙会中的傩舞阵头 | 张静:研究思维的逻辑 | 翟学伟:差序格局——贡献、局限与新发展 | 应星:社会学想象力与历史研究 |吴愈晓:为什么教育竞争愈演愈烈? | 李仁渊:《晚清新媒体与知识人》 |叶檀读者见面会 |冯亦同:金陵之美的五个元素 |华生、王学勤、周晓虹、徐康宁、樊和平对话 |

城市文化与人文美学

社会科学研修班与专题课程

新书分享会 | 经典品读会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