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最强健康底座——华为玄玑助力数字健康产业升级,共筑健康新生态

   时间:2024-08-28 14:08:26 来源:雷科技作者:苏婉清编辑:瑞雪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随着当下大众对身体健康越来越重视,可穿戴智能监测设备的市场也随之迅猛发展。智能可穿戴设备不仅携带方便,还能做到贴近身体的监测,把相关数据完整的记录下来。业界的共识是,在AI、大数据、loT等技术的加持下,智能穿戴设备将采集更丰富的人体健康数据,数字健康将成为趋势,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

距离华为发布首款智能穿戴产品已过去十年,期间依托全球十余个研发中心,华为搭建起了庞大的运动健康科研体系,组建全球三大运动健康科学实验室,实现了诸多运动健康领域的技术突破。如今,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提升,正从“被动健康关怀”向“主动健康管理”转变。

2024年8月28日,华为在东莞松山湖举办华为玄玑感知系统暨穿戴创新技术发布会,发布全新运动健康感知系统——玄玑,也是华为面向业界发布的华为运动健康核心技术品牌。作为华为智能穿戴迄今为止最准确、最全面、最快速的感知系统,玄玑感知系统的发布标志着华为穿戴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也预示着数字健康领域即将迎来一场深刻变革。

技术突破:以“准全快”为核心,打造最强感知底座

玄玑感知系统是华为穿戴体征监测技术的底座,赋予智能穿戴设备更强大的运动健康监测能力,为用户提供更准、更快、更全的体征监测体验。它巧妙运用了先进技术,如超隔光玻璃工艺、多光路分区设计和多通道光路架构升级,并结合不断提升的心率、血氧等基础特性算法,保证了运动健康监测的专业性。

更准确:医疗级标准,精度业界领先。在克服了肤色差异、手腕粗细、温度变化、运动干扰等诸多技术难点后,玄玑在心率、血氧、呼吸率等基础指标监测上达到了业界领先水平。例如,在跑骑场景下,心率准确性提升至98%以上,即使在低温等复杂环境下也能实现精准测量。

玄玑感知系统已通过多项医疗认证,其在血压监测、心电图分析、脉搏波心律失常检测、睡眠呼吸暂停监测等领域均达到医疗级标准。近期发布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中明确指出,经过专业机构验证且符合医疗标准的可穿戴设备,可应用于日常血压监测。得益于玄玑感知系统的加持,华为的穿戴设备将为用户的健康保驾护航。

更全面:60+可监测指标,全方位评估身体状况。玄玑感知系统支持的运动健康指标监测数量超过60项,涵盖了人体心血管、呼吸、神经、内分泌、生殖、运动等六大健康系统,能够帮助用户全方位评估身体状况。更值得一提的是,华为宣布开展基于心率数据的推断情绪状况研究,能根据用户实时的心率变化判断用户情绪起伏,以便更好掌握用户自己的身体情况。情绪健康监测功能使得智能穿戴设备的监测范围从生理指标进阶到心理指标,填补了腕上健康检测的最后一块拼图,或将于华为智能穿搭新品上与大家见面。

更快速:血氧15秒出值,一键微体检60秒完成。玄玑感知系统在血氧监测速度上实现了突破,出值速度大幅提升40%,仅需15秒即可完成,达到业界一流体验。此外,一键启动微体检功能,可在60秒内调度5大传感器和9套算法,报告可呈现多达13项健康数据,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体验。

生态构建:以“延展、灵活、开放”为理念,推动数字健康产业正向循环

玄玑感知系统不仅拥有强大的技术实力,还具备延展性、灵活性、开放性,为华为穿戴在推进多行业、多领域深度融合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延展性:持续探索科技边界,引领未来健康生活。玄玑感知系统基于强大的平台能力,构建了可持续演进的检测能力模型。无论是监测模组、算法还是软件,都在不断进化、迭代、升级。从高血糖风险到未来的无创血糖,玄玑将持续探索科技边界,引领未来健康生活新风尚。

灵活性:满足多元场景需求,打造丰富产品组合。基于穿戴硬件、算法的全栈自研能力,华为可以灵活调取平台能力,不断推出丰富的智能穿戴产品,满足用户在睡眠监测、科学运动、健康管理等多元场景的需求。

开放性:赋能产业生态繁荣,共创智慧健康未来。玄玑感知系统开放平台化能力,赋能全球产学研医生态应用,推动健康研究进程,引领行业共识。例如,华为运动健康累计接入1100+款生态应用,拥有1.82亿生态应用月活用户。同时,开展250+健康研究项目,吸引1400万+用户参与健康研究,积累海量多模态数据,持续完善健康解决方案。

结语

玄玑感知系统的发布,不仅是华为穿戴技术发展新十年的又一里程碑式巨作,更是华为在数字健康领域持续深耕的体现。9月,华为将发布搭载玄玑感知系统的全新智能穿戴设备,或将搭载情绪健康监测功能。

相信在未来,玄玑感知系统将持续引领行业发展,为用户带来更加智能、便捷、个性化的健康管理体验,推动数字健康产业蓬勃发展,最终实现“将数字健康带给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行业”的宏伟目标。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