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8月28日消息,科大讯飞,这家在人工智能领域深耕二十多年的企业,近日再次站在了市场的风口浪尖。自2000年创立以来,科大讯飞经历了从默默无闻到成为行业领军者的转变,然而,其营收增长与市场预期之间的鸿沟,却让这家老牌AI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回望过去,科大讯飞的发展历程并非一帆风顺。在创业初期,IDG资本的林栋梁虽有意投资,但最终因“看似热闹却不赚钱”的评价而未能达成合作。二十年后,科大讯飞在董事长刘庆峰的带领下,提出了2025年实现千亿营收的宏伟目标,开启了大规模的扩张之路。然而,时至今日,科大讯飞的营收规模仍在百亿级别徘徊,且深陷“增收不增利、依赖政府补助”的质疑之中。
据ITBEAR了解,近两年,随着百模大战的愈演愈烈,科大讯飞也积极投身于这场AI盛宴。2023年5月,科大讯飞发布了星火大模型的1.0版本,对标ChatGPT,市场情绪一度高涨,市值也曾突破1700亿元大关。然而,好景不长,科大讯飞的市值随后大幅缩水,利润也由盈转亏。这位AI领域的老兵,距离登顶“人工智能”这座大山,似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科大讯飞在AI大模型领域的投入可谓不遗余力。星火大模型已经迭代至4.0版本,并在医疗、教育、商业等多个领域实现了落地应用,市场份额名列前茅。然而,最新的业绩报告却给投资人泼了一盆冷水。2023年,科大讯飞营收增长乏力,归母净利润虽然有所增长,但连续十年每年收入增长超过25%的业界神话已经破灭。今年上半年,虽然营业收入创下历史新高,但亏损却进一步扩大,这是科大讯飞自2008年上市以来,半年报首次出现亏损。
对于亏损的原因,科大讯飞在业绩预告中解释称,主要是大模型研发以及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和产业链可控等方面的新增投入所致。科大讯飞在大模型领域的投入可谓“不惜饱和式”,足见其决心和急迫。然而,高额的投入也带来了沉重的财务压力,公司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盈利难题愈发凸显。
科大讯飞的业务跨度横跨教育、医疗、汽车、金融等多个垂直领域,几乎每个领域都能看到其身影。然而,这种多元化的布局也带来了高昂的成本。据统计,2023年科大讯飞对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的研发总投入超过20亿元,总研发投入更是高达38.37亿元。如此高额的投入,对于一家已经实现部分规模化落地变现的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面对AI大模型热潮的退散和资本投资的谨慎态度,科大讯飞不得不直面盈利的挑战。然而,讯飞星火大模型的变现方式目前还主要依赖于赋能现有业务,而API授权付费和企业定制化模型等模式的盈利效果并不理想。在突破AI技术壁垒和发力原创等方面,科大讯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科大讯飞的合肥总部大楼前,矗立着一座雕塑,刻着“顶天立地”四个气势宏大的字。这是科大讯飞企业战略的浓缩,即技术领先、产业落地。然而,在全面迈入AI这个“少数巨头的禁地”后,科大讯飞的表现却显得不尽如人意。但无论如何,这家在语音智能技术领域有着“根正苗红”背景的企业,已经无路可退,只能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