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8月26日消息,在消费金融领域,“马太效应”日益显著,新入局者如何在此环境中脱颖而出,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中信消费金融,作为国内第24家持牌消费金融机构,自2019年成立以来,已走过五年的发展历程。这家由中信信托参与设立的消费金融公司,曾长期以“信托系消金”的标签为人所知。然而,随着中信金控的成立和股东结构的变动,这一标签逐渐成为历史。
近期,中信消费金融迎来了其历史上的首次董事长更换,由原百信银行行长李如东接任。李如东是一位在金融科技和数字金融领域拥有丰富经验和建树的中信“老将”。他的上任,无疑将为中信消费金融带来新的发展动力。
据ITBEAR了解,李如东自1996年起便在中信银行任职,历任多个关键岗位,包括信息技术部总经理助理、网络银行部总经理助理、电子银行部总经理助理及副总经理等。2017年,他更是担任了百信银行筹备组组长,并成为该银行的首任行长。百信银行是由中信银行与百度联合设立的国内首家独立法人直销银行。李如东的丰富经验和深厚背景,无疑将为他在中信消费金融的新角色提供有力支持。
在李如东上任的同时,中信消费金融还迎来了两位新的董事,分别是邵冰和朱立群,他们均来自中信消费金融的股东中信金控。对于此次人事变动,中信消费金融方面表示,新任董事长对消费金融行业有深刻的理解与管理经验,将进一步推动公司的高质量发展。新董事的选任也表明了中信集团及中信金控对中信消费金融发展的重视与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中信金控的成立和股权的划转,中信消费金融的“信托系”标签已不复存在。目前,中信金控持有中信消费金融70%的股权,成为其控股股东。然而,面对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新发布的《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中信消费金融仍面临增资扩股的压力。根据新规,消费金融公司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已提高至10亿元,而中信消费金融目前的注册资本为7亿元,尚不满足这一要求。
此外,中信消费金融在合规层面也面临挑战。今年6月,该公司因合作机制与合作模式存在明显不足、关键产品信息披露不规范、授信体系存在严重缺陷以及贷后管理不到位等问题,被处以120万元的罚款。这一系列问题也反映出中信消费金融在合规管理上的不足。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中信消费金融在业务发展上仍取得了一定成绩。2023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08亿元,同比增长37%;净利润1.18亿元,同比增长36.66%。然而,在31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中信消费金融的排名仍在20名开外,与行业头部企业相比存在明显差距。
为了进一步提升业务规模和市场份额,中信消费金融也在积极探索新的融资方式。今年7月,该公司获得了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ABS)的资格。发行ABS融资是消费金融行业重要的融资方式之一,对于中信消费金融来说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
综上所述,新任董事长李如东上任后,将面临增资扩股、扩大市场份额以及提升合规管理水平等多重挑战。如何带领中信消费金融在竞争激烈的消费金融市场中脱颖而出,将成为他上任后的首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