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上海:开源人形机器人研发提速,瞄准2025年行业机器人500台/万人密度目标

   时间:2024-05-19 10:06:28 来源:ITBEAR编辑:茹茹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ITBEAR科技资讯】5月19日消息,在昨日盛大举行的第五届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上,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张英宣布了一个重要消息:国家地方共建的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已在上海正式挂牌成立。这一创新中心被誉为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国家首个公共平台。

张英强调,此公共平台将致力于构建一个集技术研发、成果孵化、人才培养和平台支撑于一体的全方位创新生态。通过这个平台,上海将进一步推动开源人形机器人原型机的研发工作,以期在全球人形机器人技术领域取得更多突破。

据ITBEAR科技资讯了解,上海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研究与开发方面正迈出坚定的步伐。张英透露,目前上海正在积极研究和制定相关政策,以“应用牵引、场景驱动”为指引,重点支持人形机器人本体技术、具身智能大模型以及灵巧手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同时,上海还计划深化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制造和服务领域的应用,目标是在未来三年内实现1000台人形机器人的规模化应用示范。

数据显示,上海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布局上正不断加大力度。2023年,上海的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超过380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近350家,相关人才规模超过25万人。同年,上海工业机器人的产值达到了249.02亿元,产量约为6.6万台,位居全国前列。特别“全长三角造”机器人的出货量已达到了2338台。

根据《上海市促进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规划,到2025年,上海将力争实现“十百千”的突破目标:即培育出10家行业领先的机器人头部企业品牌,打造出100个具有标杆意义的机器人应用场景,并推动机器人关联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

张英还表示,上海将加速推进“智能机器人+”行动计划,致力于推动万台智能机器人进入智能工厂。预计到2025年,上海重点行业的机器人密度将达到每万人500台。

在论坛中,张英还展望了上海在新兴产业赛道上的未来规划,涉及大模型、人形机器人、宽禁带半导体、绿色低碳、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新材料以及先进核能等多个领域,展现了上海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上的雄心壮志。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