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神经学美容成新赛道,国际原料巨头以科研体系化穿越市场周期

   时间:2025-10-13 12:37:44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全球美妆原料行业正站在转型的十字路口。2025年,国际原料巨头在华业务呈现冰火两重天的态势:一方面承受着全球经济波动与汇率震荡的双重压力,另一方面却在美妆原料创新领域持续突破,尤其在中国市场开辟出神经学美容等新赛道。

货币汇率成为悬在跨国企业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欧元兑美元上半年13.86%的累计涨幅,直接导致多家企业财报出现"账面增长,实际下滑"的怪象。科莱恩护理化学品板块营收虽达10.96亿瑞士法郎,但整体下降4%;帝斯曼-芬美意防晒业务更因终端需求疲软与去库存压力陷入困境。这种全球性阵痛迫使企业重新审视市场布局,中国市场的战略价值愈发凸显。

消费端的理性觉醒正在重塑行业规则。帝斯曼-芬美意调研显示,中国消费者对成分的认知已从"概念追捧"转向"科学验证",要求原料商提供完整的皮肤生物学靶点、机制研究与临床数据。这种转变虽提高了市场准入门槛,却为具备科研实力的国际企业创造了筛选竞争对手的契机。德之馨中国区总监劳树权坦言:"现在开发成分必须先建立科学链路,再考虑市场推广,这与过去单纯科学驱动的模式截然不同。"

神经学美容的爆发式增长印证了市场需求的进化。禾大推出的CALMOSENSINE™成分通过双相调控神经脱敏,实现减少表情纹与缓解压力的双重功效;科莱恩LMC的GlowCytocin™则通过激活催产素受体,模拟恋爱状态提升皮肤光泽度。这些创新背后是长达十年的技术沉淀——科莱恩LMC科学家透露,其神经学美容产品线早在十年前就已启动研发,最终才形成完整功效体系。

面对中国市场特有的竞争节奏,国际企业正构建"技术储备-市场需求"的双向闭环。德之馨的17000种成分分子库与帝斯曼-芬美意的CORNEOCARE™平台形成鲜明对比:前者通过单分子基础研究等待市场机遇,后者围绕表皮屏障健康建立应用体系。这种差异化的创新路径,实则指向共同目标——用科学深度抵御市场碎片化冲击。科莱恩LMC拥有700多个肽类原料的分子库,却坚持"先做基础研究,再看市场趋势"的原则,避免陷入短平快的竞争陷阱。

本土化创新成为破局关键。科莱恩在中国建立50%的本土化产能与80%的原料供应体系,LMC团队更开发出以江苏太子参为原料的活性成分。这种"在地化研发"不仅降低物流成本,更确保成分适配中国消费者肤质特性。与此同时,国际企业加速构建科学传播体系,德之馨除提供基础研究背书外,还协助客户进行市场解读与知识产权布局,形成从实验室到货架的全链条服务。

在这场科研与市场的双重博弈中,国际原料巨头展现出独特的战略定力。它们拒绝追逐成分热潮,转而通过分子库建设、平台化研发与本土化适配构建竞争壁垒。正如劳树权所言:"经典成分需要十年推广周期与庞大用户基础验证。"这种植根科学本质的研发哲学,正在重塑美妆原料行业的价值创造逻辑。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