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2025年跨界成风!霸王茶姬、洽洽瓜子、足力健为何纷纷踏上跨界新赛道?

   时间:2025-09-16 12:46:47 来源:新浪财经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中国消费市场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跨界变革。2025年,随着传统赛道增长放缓,企业纷纷突破业务边界,通过多元化布局寻找第二增长曲线。从茶饮品牌到食品企业,再到老年鞋品牌,跨界经营已成为企业应对市场饱和与增长焦虑的重要策略。

新式茶饮品牌霸王茶姬的转型最具代表性。这家以国风定位和高品质奶茶闻名的企业,近期因开设“霸王百货”引发关注。其天猫旗舰店早已从单一茶饮原料销售,扩展为涵盖服饰、配件、家居用品的综合性平台。消费者可在此购买牛仔外套、短袖、渔夫帽、挎包,甚至防晒墨镜、秋冬披肩和潮玩等商品。这种“从一杯茶到一整套穿搭”的策略,旨在打造沉浸式品牌体验,强化“霸王茶姬式生活美学”的认知。

霸王茶姬的跨界成功,源于其精准的用户洞察与品牌逻辑。核心消费群体为18-35岁都市年轻人,他们不仅追求产品品质,更重视品牌调性与文化表达。通过推出符合目标人群审美的服饰,品牌复购率与社交传播力显著提升。例如,联名款渔夫帽在社交媒体引发热议,话题阅读量超2亿次,带动店铺流量增长47%。服饰类商品毛利率达60%以上,远超茶饮业务的30%-40%,为品牌带来可观利润。

与霸王茶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洽洽瓜子的跨界困境。这家传统食品企业试图摆脱“瓜子公司”标签,布局白酒与美妆赛道。2025年初,洽洽推出自有品牌白酒“洽小满”,主打中端市场,并邀请知名导演拍摄广告;同时上线植物萃取面膜,主打“天然成分+温和养护”。然而,两项新业务未能带来增长红利,反而因资源分散导致主营业务受挫。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暴跌86%,瓜子业务营收增速仅3.2%,新业务收入占比不足5%。

洽洽的失败源于品牌认知割裂与专业门槛不足。消费者长期将“洽洽”与“瓜子”绑定,突然转向白酒与面膜领域,易引发信任危机。而白酒与护肤品行业竞争激烈,渠道建设、技术研发与品牌培育周期长,洽洽缺乏相关经验,投入有限,难以形成差异化优势。相比之下,霸王茶姬的服饰品类与其国风调性契合,用户接受度更高;足力健虽跨界食品,但主打“健康有机”,与其关爱老年人健康的定位逻辑一致。洽洽的案例警示企业,跨界需系统规划与资源整合,而非简单品类叠加。

足力健的转型路径则更具逻辑性。作为老年鞋市场领军品牌,足力健过去十年凭借“专为父母设计”的情感营销与舒适功能定位,占据中老年消费群体心智。随着鞋履市场竞争加剧与利润空间挤压,足力健于2025年进军有机食品领域,推出“无添加、低盐低脂”的速冻水饺与手工馒头,并计划在全国开设直营门店。根据战略规划,足力健希望在2025年底前扩展至150家门店,2026年底达到600家,构建“健康饮食服务网络”。

足力健的跨界具备可行性基础。其一,其60岁以上用户占比超65%,与健康食品消费人群高度重合,可通过线下门店、电话订购与社区配送精准触达目标客户,降低获客成本。其二,长期积累的信任关系成为跨界信任转化的关键,老年消费者对其产品质量认可度高,更易接受其食品产品。有机主食赛道仍处于发展初期,尚未形成绝对龙头,足力健具备较大成长空间。尽管短期盈利尚不明朗,但若能建立标准化供应链与品牌口碑,未来有望实现“鞋+食”双轮驱动。

企业跨界热潮的背后,是市场饱和与增长焦虑的双重驱动。以新式茶饮为例,2024年中国现制茶饮市场规模增速从19%回落至11%,门店数量趋于饱和,一线城市平均每平方公里有超3家奶茶店,同质化竞争严重。传统食品行业也面临转型升级压力,消费者对健康与品质的要求提高,单纯低价促销或口味改良已难以打动市场。企业亟需通过品牌升级与业态创新重塑竞争力。

数字化平台的发展为跨界提供了技术支持与渠道便利。电商平台、社交媒介与私域运营工具使企业能低成本测试新产品、收集用户反馈并快速迭代。例如,霸王茶姬通过天猫旗舰店试水服饰品类,无需大规模开店即可验证市场需求;足力健则利用会员体系推送食品优惠券,实现精准营销。同时,资本市场的期待也在推动企业加速变革。投资者更倾向于支持具备多元业务结构与抗风险能力的企业,单一业务模式被认为缺乏长期价值。

然而,跨界并非万能解药。成功的跨界需建立在清晰的品牌逻辑、深厚的用户洞察与稳健的资源配置之上。霸王茶姬通过服饰与生活产品延伸,强化了国潮文化形象,提升了用户黏性与客单价;足力健依托老年健康定位,将鞋履与食品有机结合,构建了更具温度的服务生态。这些案例表明,当跨界与品牌价值协同、目标用户重叠、供应链匹配时,便可能实现1+1>2的效果。反之,脱离主业优势、盲目追逐热点的跨界行为,往往会导致资源错配、品牌形象稀释,甚至拖累整体经营表现。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