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备受瞩目的苹果年度秋季新品发布会上,iPhone 17系列携多款机型亮相,其中主打轻薄设计的iPhone 17 Air凭借差异化定位成为焦点。与市场此前预期的涨价传闻不同,苹果此次维持了系列机型的起售价,但通过产品组合调整实现了价格体系的优化。
尽管苹果未调整入门机型价格,资本市场仍对潜在关税影响表现出担忧。发布会次日,苹果股价下跌3.23%,反映出投资者对利润空间的顾虑。不过,多家研究机构认为市场反应过度,Melius Research分析师本·莱茨指出,市场过度聚焦于价格策略,忽视了新品周期带来的增长潜力。该机构不仅维持对苹果的"买入"评级,更将目标价从260美元上调至290美元,创下分析师预测新高。
从历史数据看,iPhone发布当日股价通常持平,发布至发售期间平均下跌2.07%。但莱茨认为本次情况不同,他预测在强劲升级周期推动下,苹果股价可能实现近28%的涨幅。其中,iPhone 17 Air在中国市场的表现被寄予厚望,其独特设计被认为能激发比预期更大的换机需求。
摩根士丹利报告显示,iPhone 17 Air的外观创新与功能升级超出预期,有望在未来12个月显著提升换机率。PP Foresight分析师佩斯卡托雷也持相似观点,他认为在智能手机同质化严重的当下,苹果通过创新设计重振了市场活力。不过,999美元的定价策略可能分流部分中端机型用户,推动产品组合向高端迁移。
价格体系调整成为本次发布会的核心看点。除推出高端定位的iPhone 17 Air外,苹果将Pro机型价格上调100美元至1099美元,同时为Pro Max新增2TB存储选项,进一步拉高价格上限。IDC研究主管波帕尔认为,尽管iPhone Air定价处于系列中游,但较三星Galaxy S25 Edge仍具100美元优势,结合苹果的品牌效应,该机型有望成为畅销款。
莱茨特别指出,新品发布的重要意义在于为未来创新奠定基础。可折叠设备、智能眼镜及配备摄像头的AirPods等潜在产品,都可能从本次技术突破中受益。他特别称赞新款AirPods Pro 3的实时翻译功能,认为该创新将稳定可穿戴设备市场的下滑趋势,为旅行者提供极具吸引力的升级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