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百果园因创始人余惠勇的一席话再次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在一则短视频中,余惠勇原本意在解答公众对百果园水果价格偏高的疑惑,却未曾料到,这一举动反而引发了更为广泛的争议。
余惠勇在视频中,以阳光玫瑰葡萄为例,详细阐述了高品质水果价格昂贵的原因。他指出,阳光玫瑰在日本原本是一种高端品种,种植时极其注重品质,采用有机肥并严格控制产量。然而,引进中国后,为了提高产量,许多种植户大量使用化肥,导致葡萄品质大打折扣,价格也随之下降。而百果园则始终坚持高品质路线,因此价格依然居高不下。
接着,余惠勇进一步分享了商业的两种模式:一种是利用消费者的无知获取利益,另一种则是通过教育消费者来实现成熟的市场环境。他强调,百果园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后者,而非前者。然而,这一观点并未平息外界对价格的质疑,反而使百果园陷入了新的舆论漩涡。
对于余惠勇的“教育消费者”言论,年轻消费者群体反应尤为强烈。他们思想独立,难以接受被教育的态度,对所谓的“爹味”言论深感反感。事实上,此前已有多个品牌,如钟薛高和张小泉,因试图教育消费者而遭遇了消费者的强烈抵制。在水果这一大众消费品领域,各零售企业更倾向于满足不同目标用户需求的品牌定位,无论是高端还是中低端,本质上都是对消费者需求的迎合。
作为中国最大的连锁水果零售商,百果园的发展历程堪称业界传奇。创始人余惠勇出身农学专业,从江西农科院辞职后,在深圳开设了第一家门店。经过多年的探索与调整,百果园终于成为了水果零售行业的领头羊。然而,即便年营收已过百亿,百果园在国内水果市场的占有率也仅为1%左右。
百果园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关键在于其卓越的品质与贴心的服务。门店提供的水果种类繁多,服务细致入微,如洗净、分切等增值服务,以及“三无退货”政策,都赢得了消费者的广泛赞誉。然而,高品质与服务也意味着高价格,这使得百果园被贴上了“昂贵”的标签。
随着即时零售、社区团购等新零售模式的兴起,水果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价格透明度也日益提高。尽管百果园背负着“昂贵”的名声,但其盈利水平并不高。近年来,公司的毛利率一直维持在11%左右,净利率更是从未突破3%。2024年,百果园集团业绩更是大幅下滑,毛利率降至7.4%,全年巨亏3.86亿元,门店数量也大幅缩减。
在资本市场,投资者对百果园的发展前景同样持悲观态度。自上市以来,公司股价持续走低,市值较上市之初已大幅缩水。面对这一系列挑战,百果园显然需要重新审视其市场定位与战略选择。
不可否认的是,百果园在品质与服务方面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然而,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消费者更加注重性价比与个性化需求。因此,百果园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消费者需求,优化成本结构,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