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反内卷”议题在国内经济领域持续发酵,引发了广泛关注。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态,强调在新兴领域需鼓励创新,并坚决制止盲目跟风与同质化竞争。同时,传统领域亦需以创新为驱动,推进转型升级,力求打破“内卷式竞争”的困境。然而,尽管政策导向清晰,市场上的顽疾——“傍名牌”“蹭热度”的山寨行为依旧屡禁不止。
社交平台上,不少消费者纷纷吐槽因山寨产品而遭遇的购物尴尬。有消费者本想购买元气森林冰茶解渴,却不慎拿到了一款外观极为相似的仿冒品,直到品尝后才察觉味道不对。类似情况还发生在东方树叶的仿品“东方爽茶”上,其包装几乎与正品如出一辙,但价格却低廉许多,品尝后消费者才发现上当受骗。
这种“像素级”模仿在快消品行业尤为普遍,已成为众多原创品牌的心头之患。从图形商标、门店装潢到产品宣传、店员服装,山寨品牌全方位抄袭正品,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例如,蜜雪冰城就曾遭遇冰语公司的全面模仿,后者在全国范围内开设了超过1700家门店,最终通过法律途径,蜜雪冰城获得了赔偿。
山寨现象不仅限于快消品领域,在新消费赛道中同样屡见不鲜。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一些商家为谋取利益,不惜采取不正当手段模仿知名品牌,试图以“搭便车”的方式获取市场份额。从包装模仿到品牌热度蹭取,山寨产品如同正品身上的寄生虫,不仅误导了消费者,更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面对山寨产品的肆虐,司法机关已发出明确信号,通过“法定最高赔偿额”严惩仿冒行为。以元气森林旗下的外星人电解质水为例,该产品自推出后迅速占领市场,但随后便遭遇了仿冒品的冲击。2023年,部分企业推出了高度相似的“遇见外星人电解质水”,并通过多种渠道销售。元气森林随即提起诉讼,法院最终认定仿冒品侵权,并判决赔偿经济损失及合理维权费用共计504万元。这一判罚为行业树立了司法严惩仿冒、鼓励创新的鲜明导向。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原创品牌凭借真材实料与技术创新开拓市场后,往往会遭遇模仿者的迅速跟进。这些模仿者通过推出外观相似的“平替”产品,试图以低价策略抢占市场份额。然而,这种行为不仅消耗了大量社会资源于无意义的抄袭,更挤压了创新者的利润空间,迫使行业陷入价格战漩涡,最终导致产品创新停滞、品质下降。长此以往,将严重损害原创品牌的积极性、消费者的信任以及整个市场的健康生态。
为了打破同质化“内卷”的困境,坚守创新、品质与差异化成为企业的破局关键。以元气森林为例,该品牌不仅在技术创新上不断突破,如将液氮冷冻技术应用于饮料生产中,还在原料与工艺方面精益求精。面对场景化需求,外星人电解质水凭借科学等渗配方及精准场景细分脱颖而出。这些成功案例背后,是企业对品质的极致追求和日复一日的精雕细琢。
同样,在传统领域的转型升级中,产品创新同样至关重要。达利食品集团旗下的豆本豆豆奶在推出初期虽被质疑模仿竞品,但凭借后续的创新成果成功重塑口碑。通过推出国内首款植物常温酸奶和创新加工工艺升级有机全豆奶等举措,豆本豆不仅保留了大豆原生营养,更推动了植物蛋白行业的高端化升级。而凉茶品牌和其正虽然常被指模仿“王老吉”,但其坚持在线进行植物萃取的独特工艺,使其在众多凉茶品牌中脱颖而出。
山寨产品或许能够轻易拷贝产品的外貌,但却无法复制其内在的灵魂。对于企业而言,唯有坚守技术创新、提升品质、打造独特价值,才能赢得消费者的长期信赖。而对于消费者而言,在购买时多留一份心眼,仔细检查注册商标的规范性和包装细节,优先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并通过品牌官网等途径验证产品真伪,是支持原创、抵制山寨的最直接方式。在破除内卷、回归价值创造的本质之路上,我们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