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业的严冬虽未完全消散,但其最艰难的时刻似乎已经过去。近日,光伏巨头隆基绿能公布了上半年的业绩预告,数据显示,公司在上半年预计净亏损在24亿元至28亿元之间,与去年同期相比,亏损幅度收窄了46.6%至54.22%。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亏损预计在32亿元至36亿元,同比减亏31.78%至39.36%。
具体来看,隆基绿能在今年一季度的净亏损为14.36亿元。以此推算,二季度净亏损将不足14亿元,相较于去年二季度28.93亿元的净亏损,有了显著的改善。
隆基绿能在公告中指出,得益于公司的不懈努力,上半年同比实现了24.43亿元至28.43亿元的减亏。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光伏行业整体有所回暖,但业绩大幅减亏并非普遍现象。
据观察,上半年能够实现净利润减亏的光伏企业主要集中在“BC军团”。除了隆基绿能外,爱旭股份同样在今年上半年实现了减亏。根据其业绩预告,预计上半年净亏损在1.7亿元至2.8亿元之间,相较于去年同期的17.45亿元亏损,有了明显的改善,且在二季度实现了扭亏为盈。相比之下,走TOPCon技术路线的光伏企业普遍面临亏损扩大的困境,如组件巨头晶澳科技,预计上半年亏损25亿元至30亿元,较去年同期8.74亿元的亏损明显扩大。
受到业绩回暖的影响,隆基绿能的股价也有所反弹,年内涨幅超过2%。根据胡润全球富豪榜的数据,隆基绿能的实际控制人李振国、李喜燕夫妇以280亿身价位列第970名,尽管较去年同期下降了315位,但随着公司业绩的改善,其排名有望进一步提升。
隆基绿能在BC技术路线上的坚守,终于迎来了开花结果的时刻。早在2017年,隆基绿能就开始布局BC技术,面对当时主流的PERC和新兴的TOPCon技术路线,隆基绿能经过深思熟虑后,选择了将宝押在BC技术路线上。尽管BC技术路线工艺复杂、成本高,被视为“小众”技术,但隆基绿能始终坚信其潜力。
事实证明,BC技术确实有其独特优势。BC技术通过将电池正负电极全部移至背面,消除了正面栅线的遮挡,从而提升了发电效率。从理论极限来看,BC电池的转换效率可达29.1%,高于TOPCon和HJT的28.7%和28.5%。然而,更高的发电效率背后,是工艺复杂和成本较高的挑战。早期BC技术尚不成熟,设备单位投资额高达3亿元/GW至4亿元/GW,而TOPCon设备投资则不足2亿元/GW。
但经过多年的投入和研发,隆基绿能在BC技术路线上取得了显著进展。如今,BC技术已经越发成熟,距离成为市场主流越来越近。隆基绿能将BC生产流程大幅简化,降低了设备投资与制造成本,同时不断提升电池转换效率。目前,BC组件全球出货已经超过10GW,隆基绿能也凭借在BC技术路线上的布局,在上半年实现了大幅减亏。
尽管隆基绿能在BC技术路线上已经筑起了护城河,但其仍面临不少挑战。首先,技术普及方面仍需时间,当前BC组件的市场份额仍不足5%。其次,外部竞争方面,TOPCon仍是市场主流,占据80%以上的市场份额,且不断进步。钙钛矿等新一代技术路线正加速发展,其实验室效率已突破30%,远超晶硅理论极限,对BC技术构成潜在威胁。
不过,随着隆基绿能业绩的回暖和BC技术的不断成熟,市场对其的信心也在逐步恢复。年内隆基绿能的股价涨幅超过了2%,总市值超过了1200亿元。未来,随着业绩的进一步改善和技术的不断突破,隆基绿能有望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