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养老金业务挑战重重,券商寻求破局之道
在养老金融领域,券商正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近日,中证协首次公布了18家券商个人养老金产品代销的规模数据,结果显示,各券商代销规模差异显著,首尾相差超过百倍。部分券商代销规模甚至不足万元,而领先者如中金公司、中国银河证券等,代销规模则突破了千万元大关。
这一数据反映出券商在养老金融领域的困境。一位券商个人养老金业务负责人坦言,与银行相比,券商在客户基础、渠道功能、账户属性以及产品供给等方面均处于劣势。银行能够代销包括储蓄、保险、理财、公募基金在内的全品类个人养老产品,而券商则主要局限于公募基金,这导致券商在吸引客户方面显得力不从心。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券商并未放弃在个人养老金业务上的探索。多家券商通过提供买方投顾服务,为客户量身定制养老规划方案,以期突破业务瓶颈。中金财富便是其中的佼佼者。该公司通过线上线下渠道普及养老知识,培养客户的长期投资理念,并定期对上架的个人养老金基金进行跟踪研究,筛选出优质产品推荐给客户。
中国银河证券也采取了类似策略,以个人养老金账户为支点,通过资产配置理念撬动客户账户外的资产,同时提供康养、医疗等特色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这些努力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效,截至2025年6月,中国银河证券个人养老金专用交易账户已突破18万户,养老金融业务规模接近4亿元。
然而,券商在养老金融领域的探索仍面临诸多难题。其中,“开户热、缴存少”的问题尤为突出。尽管开户数量不断增加,但客户实际缴存的养老金却远远低于预期。这主要是因为客户在选择养老产品时面临诸多困惑,加之个人投资者普遍缺乏付费习惯,导致投顾服务难以全面覆盖。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业内人士建议大力发展独立第三方的个人养老金产品评价服务。通过全市场范围内的产品比较和筛选,为客户推荐最适合的养老产品。同时,券商也呼吁相关部门放宽政策限制,允许券商代销更多种类的个人养老产品,以满足投资者的多样化需求。
实际上,券商在养老金融领域的探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通过提供买方投顾服务、完善产品体系、提升服务质量等措施,券商正在逐步建立自己在养老金融领域的竞争优势。然而,要真正实现养老金融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券商、银行、基金等多方共同努力,形成良性互动的生态体系。
在此过程中,券商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一方面,要加强对养老金融领域的研究和投入,不断完善产品体系和投资策略;另一方面,要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和互动,了解客户的需求和偏好,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券商还需要加强与监管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市场机会。随着个人养老金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券商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自己的业务策略和服务模式,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券商在养老金融领域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但仍有不少券商对此充满信心。他们认为,个人养老金业务是券商财富管理转型的重要方向之一,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市场潜力。只要能够克服当前的困难和挑战,券商就有可能在养老金融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和成就。
未来,随着政策的逐步放宽和市场的不断发展,券商在养老金融领域的探索将会更加深入和广泛。通过不断创新和优化服务模式,券商有望为个人投资者提供更加全面、专业、个性化的养老金融服务,助力实现养老资产的保值增值。
同时,券商也需要加强与银行、基金等金融机构的合作与联动,共同构建养老金融生态体系。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券商将能够更好地满足投资者的多样化需求,推动养老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