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上半年,中国石油开采领域交出了一份稳健的成绩单,总产量达到10848万吨,实现了1.3%的同比增长。这份成绩单背后,展现了中国石油产业的多维度发展与区域特色。
从地域分布来看,尽管“北强南弱”的总体格局未变,但南方部分省份在海洋油气和非常规资源开发上取得了显著进展,打破了传统格局的束缚。其中,广东省作为南方地区的佼佼者,以1082.7万吨的产量跻身千万吨级俱乐部,增速达到0.7%,彰显了其在南海油气资源开发上的强劲实力。
而在北方,天津市以其2043.4万吨的产量领跑全国,同比增速更是高达3.3%。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大港油田、渤海油田等主力产区的稳产增效,特别是渤海海域的油气开发,已成为我国海上石油的重要增长点。天津港完善的原油接卸和储运设施,以及区域内聚集的多家能源巨头,为石油产业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新疆地区则以1691.1万吨的产量位居全国第二,塔里木盆地的新发现推动了2.4%的增长。作为“西气东输”工程的起点,新疆正逐步从单一的能源输出地向综合性能源基地转型,超深井开采技术的突破更是为深层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打开了新局面。
黑龙江省虽然以1481.3万吨的产量位居第三,但0.1%的增速反映出老油田的发展困境。面对资源接续挑战,黑龙江大力推进三次采油技术应用,同时寄望于页岩油开发,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油示范区建设已初见成效。
陕西省以1230.7万吨的产量排名第四,鄂尔多斯盆地作为主力产区,其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日趋成熟。近年来,陕西在致密油开发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了采收率,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山东省则以1103.3万吨的产量紧随其后,虽然同比微降0.1%,但依然保持千万吨级产能。胜利油田正经历从陆地到海洋的战略转型,海上油田开发成效显著。同时,山东大力推进炼化产业转型升级,氢能等清洁能源领域的布局正在重塑其能源产业结构。
海南省和四川省作为增速最快的两个省份,虽然当前产量不高,但发展潜力巨大。海南省依托南海油气资源的深度开发,产量增速高达61.7%,正逐步成为我国海洋油气开发的重要支点。四川省则依靠页岩油(气)开发技术的突破,产量增速达到41.9%,未来五年有望实现几何级数增长。
在保持传统产区稳产的同时,新兴产区的崛起和非常规资源的开发正在重塑中国油气供应格局。未来,如何平衡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实现高质量发展,将成为中国石油产业面临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