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美国绕过中国禁令狂揽锑资源,全球供应链博弈升级!

   时间:2025-07-19 21:05:52 来源:脑洞冲浪基地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美国的一系列操作在国际金属市场上掀起了波澜,尤其是其在锑资源获取上的“迂回战术”,引起了广泛关注。在中国对锑实施出口禁令后不久,美国非但没有面临资源短缺,反而通过一系列策略性举措,成功囤积了大量锑资源,总量高达3834吨,这些锑主要来自泰国和墨西哥。

锑,这一在军工、半导体、光电等领域具有战略意义的金属,中国的全球储量占比高达70%。原本,中国的禁令被视作能够对美国相关产业造成重大冲击,然而现实却并非如此。美国的进口量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尽管价格有所上涨,但其供应链依然稳固。这背后的原因,在于全球供应链的复杂性和灵活性远超人们想象。

美国的这种做法并非首次。在之前的电子零部件制裁中,美国就曾利用越南、马来西亚等地进行“转运洗产地”。而此次,美国将这一套路应用到了锑原料上。更令人讽刺的是,不少参与“第三国转运”的矿业公司背后,实则由中国资本控制。这些公司在利润驱动下,借道转运,使得原本应由中国掌控的战略资源,变成了流通筹码。

这一现象不仅引起了中国的警惕,也让欧洲、日本甚至东南亚国家开始观望。欧盟已经提出开设“矿产绿色通道”的建议,而美日则正计划在菲律宾复制美国的“锑路线”。如果这一漏洞不被及时堵死,最终受损的将是中国的战略利益。

美国能在短时间内实现“弯道超车”,关键在于中国监管的漏洞。中国当前的监管方式主要侧重于数量管控,而忽视了供应链的灰色操作。这使得对方能够灵活地进行“洗白”和转运,从而使得禁令形同虚设。

为了维护自身的战略优势,中国必须加强监管力度。具体而言,应完善产地溯源机制,强化第三方转运的追责力度,对违规国家实施限额、断技术和停投资等措施。还应推动国际层面统一规则,将“战略资源转运”纳入全球安全例外条款,确保“洗产地”行为无处遁形。

实际上,全球化背景下,没有绝对的禁令,只有动态的博弈。只有真正掌控了供应链的全链条,禁令才能成为“命门之锁”,而不是一纸空文。面对美国的“迂回战术”,中国已经迅速采取行动,商务部已发文严打走私、封堵漏洞,为供应链加上“安全阀”。

在这场全球战略博弈中,中国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加强监管力度,确保自身的战略资源不被轻易掠夺。同时,也应积极推动国际合作,共同制定规则,维护全球供应链的稳定和安全。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