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电池误吞致天价赔偿,出海企业如何筑牢产品责任保险“双保险”?

   时间:2025-07-15 11:20:35 来源:和讯网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一起涉及中国出口产品的重大赔偿案件在业界掀起波澜。案件的核心是一起儿童误吞空调遥控器电池导致永久性伤害的事件,该事件最终以高达4000万美元(约2.87亿元人民币)的和解金额告终。

据苏黎世财产保险(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黎世财险(中国)”)发布的赔付公告,这起事故发生在2022年7月,一名6岁美国男童误食了一款由中国生产的空调遥控器中的电池。男童家属随后对公司提起诉讼,索赔金额高达1.252亿美元。经过一系列法律程序,为避免潜在的高额陪审团判决,被保险人与原告在2023年达成了4000万美元的和解协议。作为超赔层保险人,苏黎世财险(中国)承担了折合人民币1.4128亿元的赔偿责任。

这起赔偿案件的金额远超行业常规水平。上海市建纬律师事务所的高级顾问王民律师指出,通常,出口产品责任保险的赔偿限额多在1000万美元以内,而此次赔偿金额显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此次事件被业内称为“电池天价赔偿案”,再次凸显了保险在出口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关键作用。

案件的核心争议点在于中美两国法律体系下侵权赔偿体系的巨大差异。中国作为大陆法系国家,侵权损害赔偿以实际损失为限,且赔偿上限有明确法律规定。而美国的司法体系属于英美法系,以判例为重要裁判依据,惩罚性赔偿可远超实际损失。此次案件中,男童的“终身残疾”触发了高额精神损害赔偿,加之陪审团往往倾向弱势方,最终推高了赔偿金额。

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如何有效分散承保高保额产品责任险的风险成为一大挑战。苏黎世财险(中国)在此次案件中采用的“基础层+超赔层”分层承保模式发挥了关键作用。在基础层保额赔付完毕后,超赔层启动责任承担,为极端高额索赔提供了风险缓冲。据了解,苏黎世财险(中国)通过再保险机制显著减轻了赔付压力,其2025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当期最高单笔赔付经再保分摊后降至2100万元人民币,再保摊回比例高达85%。

这起案件也为出海企业的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敲响了警钟。北京浩博法律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及险律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创始人崔春霞指出,许多出口企业在投保时存在误区,如仅投保海运险等“强制险”而忽视产品责任险,或按国内风险标准设定保额未能覆盖海外市场可能出现的天价赔偿。她建议,出海企业在投保前应充分了解目标市场的法律环境,优先选择覆盖“惩罚性赔偿”的保单,并模拟“最坏场景”以评估风险。

崔春霞还强调,部分出口企业认为通过CE/FCC等合规认证便等同于获得“安全通行证”,但产品合规与法律安全并不能划等号。她建议企业在出海前应聘请当地律师开展“产品责任尽调”,密切关注目标市场的法院判例,以提前规避法律风险。例如,近年来美国纽扣电池相关诉讼激增,企业应特别注意这一点。

王民律师也强调,中国出口商必须对海外市场的法律环境与责任风险建立清晰认知,尤其是北美地区严苛的产品责任法律制度。他建议中国出口商在专业指导下投保足额产品责任险,以转移高额赔付风险。一旦遭遇第三方索赔,应及时寻求专业律师协助,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并保障理赔顺利推进。

此次“电池天价赔偿案”反映出部分出海企业对海外市场风险的预判不足。对于出海企业而言,充分了解目标市场法律环境、合理配置保险资源、建立完善的风险应对机制是构筑风险“防波堤”的关键。苏黎世财险(中国)根据保单条款及案件信息,在基础层保额用尽后承担了超赔层赔偿责任,并于2025年6月18日完成了累计折合人民币1.4128亿元的赔付,其保单责任限额已全额用尽。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