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的乳业领域,市场局势犹如一场紧张刺激的MOBA游戏,各大乳企在严峻的挑战中奋力挣扎,试图扭转战局。
这一年,乳业战场上的压力空前巨大。原奶价格大幅下滑,仿佛游戏中的防御塔被一一摧毁;乳品市场的全渠道销售额普遍下滑,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价格战更是愈演愈烈,仿佛游戏中的“水晶攻防团战”,每一个细微的失误都可能导致满盘皆输。
行业报告中的描述充满了黑色幽默,人口红利消失、消费分层加剧、国际奶价波动,这些不利因素就像游戏更新公告中的“英雄削弱”,让乳企们倍感压力。
在二十多家上市乳企中,不少企业遭遇了营收和利润的“双降”。即便是伊利、蒙牛、光明这样的行业巨头,也未能幸免,它们的营收下滑幅度在8%至10%之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连跪”。
然而,在这样的逆境中,这些乳企巨头们并未放弃,而是像游戏中的“倔强ADC”一样,通过“塔下发育”、“战术迂回”、“装备碾压”等操作,努力带领整个行业走出困境。
面对“三路高地全破”的逆风局势,头部乳企们纷纷形成了适合自己的立体战术体系。在液态奶市场,伊利通过高端化策略稳住了基本盘,2024年的液态奶业务营收高达750.03亿元,稳居行业首位,成为“高地守家”的典范。蒙牛虽然液态奶收入有所下降,但通过资产出清完成了“战术迂回”,并在低温奶市场凭借“每日鲜语”品牌建立了差异化优势。光明乳业则依托优倍系列鲜奶的技术壁垒,连续多年保持全国鲜牛奶销售额领先。
奶粉市场成为乳企们战略反攻的突破口。伊利在奶粉业务上取得了显著成绩,2024年营收达到296.75亿元,同比增长7.53%,奶粉业务已成为其区别于其他综合性乳企的重要竞争优势。而飞鹤则凭借高端产品的驱动,实现了营收和利润的快速增长。
当主战场陷入胶着状态时,乳企们纷纷转向高附加值领域进行“奇袭”。伊利的冷饮业务通过精准的产品创新和消费场景切入,成功撕开市场缺口,2024年营收达到87.21亿元,连续30年领跑行业。光明则积极推进跨界合作,推出多款新品,拓宽市场。
科技实力成为乳企们在逆风局中的“决胜装备”。伊利拥有15个全球研发中心,这些“战略眼位”持续输出创新技能包,抢占乳业创新制高点。蒙牛也在研发创新上不断突破,国产益生菌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自主研发的母乳低聚糖打破了国外垄断。
乳企们的破局逻辑体现了攻守平衡的艺术。伊利通过高端液态奶和多元业务构建护城河,蒙牛以资产出清换取战略机动性,光明依赖区域优势收缩战线,飞鹤则凭借技术纵深构建壁垒。
在数智化方面,乳企们也在积极探索。伊利构建的“数智化生态”贯穿全产业链,从牧场管理到生产质检再到渠道分销,都实现了智能化和自动化,大大提高了运营效率。蒙牛在宁夏打造的“绿色智慧”工厂也实现了数智化升级,显著提升了经营效率和产品质量。
国际化战略成为乳企们开辟新战场的重要途径。伊利在海外市场的布局从原料采购到冷饮、奶粉等业务全面推进,取得了显著成绩。飞鹤也在积极布局海外市场,特别是在高出生率的国家和地区。蒙牛则通过收购艾雪冰淇淋品牌,在东南亚市场取得了不错的反响。
在功能化方面,乳企们也在不断探索新的领域。飞鹤希望在未来在儿童、成人、功能营养等领域进行整体布局。伊利则将功能营养赛道视为新的增长点,推出了多款针对特定人群的产品。蒙牛则发力银发经济,推出中老年奶粉等精准配方产品。
乳企们还在非乳领域进行探索。伊利在非乳赛道的布局迅速扩张,推出了多款健康水饮产品,如伊刻活泉现泡茶等。这些新产品不仅丰富了产品线,也为伊利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在乳业寒冬中,乳企们通过坚守核心业务、深入创新领域、善用科技力量等策略,努力寻找破局之道。随着数智化、国际化、功能化等趋势的发展,乳企们将不断升级作战系统,以适应未来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