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米集团庆祝其成立15周年的关键时刻,一场备受瞩目的战略新品发布会前夕,集团总裁卢伟冰在社交媒体上提前透露:“雷总将主导全场!”这一消息迅速引起了外界的广泛关注。
自小米宣布涉足造车领域以来,公司创始人、CEO雷军的工作重心逐渐从手机业务转向汽车业务。他曾公开表示,自己将把一半的精力投入到汽车业务中,而手机业务则只占其精力的三分之一。这一转变在小米的发布会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从去年初的小米14 Ultra发布会开始,卢伟冰便接替雷军成为了小米手机发布会的主讲人。
今年初的小米15 Ultra及小米SU7 Ultra发布会上,雷军仅在开场和汽车环节亮相,其余时间则由卢伟冰等其他高管负责讲解包括手机、家电在内的多个新品。这一变化引发了外界对小米营销策略的讨论,尤其是雷军在汽车领域的营销风潮逐渐平息后,他一度在互联网上“消失”了一个多月。
雷军在这一个多月里暂停了在社交平台上的个人化内容发布和对外公开活动,甚至连4月份的上海车展也未现身。直到小米YU7发布会前夕,他才试探性地重新回到公众视野。这一短暂的沉默并非小米营销策略的改变,更像是在舆论高潮时的“避风策略”。雷军的个人形象已与小米公司紧密相连,他不仅是小米汽车的代言人,也是小米所有产品的代言人。
5月22日的发布会对于小米来说意义非凡,这不仅是小米成立15周年的战略发布会,也是小米在遭遇信任危机后的首次重磅发布会。雷军的重新站台,无论是向市场表达战略决心,还是凝聚公司内部士气,都显得尤为重要。
雷军以其密集的社交媒体更新而闻名,他一天能发布十多条微博,累计发博数量接近1.9万条。然而,在3月底小米SU7发生的事故后,雷军的发博频率明显减少。自4月1日发布那条“我必须站出来”的微博后,他连续五天未再更新。此后一个多月,除了转发小米公司的相关新闻外,他再无任何个人化的社交内容输出。
雷军在社交媒体上的沉默期间,小米在公众舆论面前也遭遇了诸多风波。小米SU7 Ultra挖孔板在4月底开始交付后,部分车主发现小米此前承诺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并未更改内部结构,也不具备风道功能。这一事件引发了多家媒体的报道和车主的退车要求。
小米汽车在5月7日发布公告,承认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只提供了部分气流导出和辅助前舱散热功能,并向用户表示歉意。针对未交付订单,小米汽车提供限时改配服务,并赠送积分补偿。然而,雷军并未在微博上回应这一争议。
从5月10日起,雷军开始恢复在微博上的更新,发布健身房打卡等内容。他表示,过去一个多月是他创办小米以来最艰难的一段时间,情绪比较低落,取消了一些会议和出差计划。但他也表示,这段时间让他有机会静下心来思考,并获得了一些收获。
雷军恢复社交媒体更新后不久,小米集团法务部发布公告称,他们此前报案的一起网络黑公关案件已经告破,多名犯罪嫌疑人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这一公告在互联网上引发了广泛讨论。
在5月22日的发布会上,雷军为整场活动定了调,称这是一场“预发布会”,不会公布正式价格和开启预订。发布会分为上下两个半场,上半场发布了小米自研的手机SoC芯片玄戒O1以及小米手机、平板、手表、电视等新品,下半场则发布了小米旗下的第二款汽车YU7。
雷军在发布会上公布了小米未来5年的研发投入计划,表示过去5年小米研发投入已达1020亿元,今年预计投入300亿元,未来5年预计投入2000亿元。这一强调自主研发的举措在当下企业PR中是一个不会出错的选择。
发布会依旧充满了雷军的个人风格,他讲述了研发的不易、与友商的对比,并灌输了品牌的价值和情怀。小米YU7作为小米汽车推出的第二款车型,定位中大型SUV,与特斯拉Model Y进行对比。雷军将其目标受众定义为“无法容忍平庸”和“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人。
尽管小米YU7面临的市场环境与此前发布的SU7有所不同,但雷军并未在发布会上提及近期关于小米汽车的争议。他在讲述小米造芯十年来的不易时,语气哽咽,现场爆发出掌声。
为了回应互联网上关于小米汽车因大马力导致事故频发的声讨,雷军在发布会结尾发布了小米精英驾驶的高阶驾驶培训课程。与之前的精英驾驶培训主要围绕赛道不同,这次的高阶培训包含了大量基础驾驶训练,旨在教大家把车开好、了解车的边界。
尽管小米汽车的争议仍然不可避免地影响到雷军,但他依然坚定地站在台上,用实际行动回应着外界的质疑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