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歌手2025》:争议与变化中,能否延续音乐盛宴的热度?

   时间:2025-05-21 08:03:14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歌手2025》首播再掀热议,长视频话题制造力不减当年

《歌手2025》在万众瞩目中拉开帷幕,再次证明了长视频在制造话题方面的无与伦比能力。节目一经播出,#单依纯太牛了#和#歌手排名#等话题迅速登上微博热搜,几乎霸占了整个微博娱乐榜。

尽管首发阵容在官宣时引发了不少失望情绪,但网友们还是纷纷加入这场音乐盛宴,实时分享对节目的看法。乐评人和各路博主也借机发表专业评论,与大众观点交织在一起,让社交媒体热闹非凡。抖音热榜、小红书热点榜等多个核心话题榜单上,《歌手2025》的身影随处可见。

长视频需要《歌手》这样的时刻,而《歌手2025》也在努力维持上一季所实现的全民热度。节目结束后的首个周末,不少地方文旅短视频账号选择陈楚生的《将进酒》作为背景音乐宣传自家文旅,足见《歌手2025》的影响力依然稳固。

面对形式不再新鲜、热门歌手不愿参与的困境,《歌手2025》在one take直播重塑“歌手IP”的基础上,再次发出了“求变”的信号。作为长视频中稀缺的“全民样本”,“歌手IP”能否焕发出新的生机,还需《歌手2025》持续给出答案。

首场直播结束后,#歌手排名 我被资本做局了#话题迅速登上微博热搜前列。这一季开场就实行“8进7”的淘汰赛制,引发全网观众对最终排名和淘汰名单的热烈讨论,“争议”成为最大的话题源泉。

单依纯夺得第一,是否被捧得过高?陈楚生为何能在唱完被网友吐槽“难听”的歌曲后拿下第二?白举纲在开头出现明显失误后,为何能凭借“妈妈”式的情感表达超过欧美机能怪Grace排名第五?林志炫改编的《悟空》成为网友提及最多的“难听”选项,是否也被“做局”?BENI的淘汰是否因为选歌、出场顺序,还是这届国外歌手只是“陪衬”?

这些争议成为网友们宣泄情绪的出口,也稳住了《歌手2025》的高话题度。与上一季直接拉爆全民情绪不同,《歌手2025》在提供多元选择的同时,让不同圈层找到共振并破圈碰撞。

在首发阵容和揭榜嘉宾的选择上,《歌手2025》也颇费心思。单依纯、陈楚生、GAI、马嘉祺、阿云嘎等自带粉丝基础,他们的表现和排名势必会引起粉丝的讨论和路人的质疑。在选人难的情况下,这样的排兵布阵也不免让人猜测《歌手2025》对于话题“先声夺人”的布局。

制片人张丹阳在媒体发布会上直言,台上所坐的八位歌手是未来《歌手2025》能请到的、能唱现场的、够胆来的最好阵容。这是节目组对首发阵容缺少全民性歌手且被吐槽“没有新鲜感”的直接回应。而更重要的回应是,如何讲出一个新的故事。

今年的《歌手2025》既要接住上一季的“石破天惊”,又要讲出令人惊喜的“新故事”以延续“焕新IP”。巧合的是,《歌手2025》拿出了与《我是歌手第二季》一样的解法,那就是讲好“捧新人”的故事。只不过,11年前是“横空出世”的邓紫棋,而今年是“久负盛名”的单依纯。

从节目组的造势和前采来看,对单依纯的重视程度不言而喻。她通过高难度的《珠玉》接下了节目组的“解法”,并通过高话题和首场第一完成了自己的首秀。然而,第一期就直接给出“新人上位化身大女主”的故事,能否成为大众的“追剧”动力,从而让《歌手2025》维持高热度,显然相比第二季的邓紫棋和上一季的那英都有难度。

尽管《歌手2025》急于输出“新人上位”的故事,但直播本身就存在更大的不确定性。目前来看,《歌手2025》仍有更多的“支线”可能随着不确定性随时引爆。比如,“欠他一个歌王”的林志炫在突破自我之后,能否再创神作?揭榜的马嘉祺能否打破大众的刻板印象,来一场偶像实力般的胜利?

不过,节目组不应过于依赖直播的不确定性,而应更加注重自身的“手艺”。比如,在“钩子”设置上,可以借鉴上一季的成功经验,通过悬念和巧心设计吸引观众。在人选惊喜度上,可以更加大胆和精细地选择歌手,以满足观众对新血液和能力者的渴望。在音乐性爆发上,应让赛制服务于音乐本身,提升音乐审美多元化,挖掘新的音乐审美走向。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