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惊心动魄的航空安全事件近日被广泛报道,事件发生在2024年4月11日,涉及汉莎航空LH1140航班。该航班从法兰克福飞往塞维利亚,机型为空客A321-200,注册号为D-AISO,机上载有6名机组人员和199名乘客。
事件的经过令人捏了一把汗。当时,航班正处于巡航阶段,距离马德里西南约40海里,飞行高度为35000英尺。在航程的最后半小时,机长将操控权移交给副驾驶后,离开驾驶舱前往卫生间。然而,短短几分钟后,一场危机悄然降临。
当机长返回时,发现无法通过密码系统打开驾驶舱门。此时,副驾驶已经因癫痫发作陷入昏迷状态。机长连续输入常规请求代码无果后,启动了紧急进舱程序。在舱门即将自动解锁的关键时刻,副驾驶短暂恢复了意识,并从内部打开了舱门。
机长进入驾驶舱后,发现副驾驶面色苍白、大汗淋漓,且动作异常。他立即呼叫机组支援,同时一名随行乘客中的医生也参与了急救。机长迅速调整航线,紧急飞往最近的马德里机场降落。副驾驶在落地后被迅速送医,经诊断,其癫痫发作是由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
在调查过程中,一些细节逐渐浮出水面。机舱内的录音机在机长离开后不久,就记录下了“可疑的声音”。原来,副驾驶在昏迷过程中,身体部分瘫倒在按钮上,无意中启动了各种开关和踏板,包括关闭了飞行控制计算机,从而触发了警告信息。然而,幸运的是,自动驾驶仪和自动推力系统仍然处于激活状态,使飞机得以保持稳定的航向。
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风险。自动驾驶仪只能按计划飞行,在遇到突发交通、湍流、天气现象或技术故障等不可预见的事件时,无法自动做出决策。这次事件中的“黄金10分钟”,即从副驾驶失能到机长成功进舱的时间段,民航安全程序的设计与执行成为了关键。
西班牙航空监管机构指出,副驾驶所患的神经系统疾病属于隐性病症,仅在症状发作时才能通过体检检测出来。因此,他此前可能通过了正常的医学评估。然而,鉴于此次事件,该副驾驶未来将被禁止执飞。事件还暴露出了“单飞行员操控风险”的问题。按照现行流程,机长离开驾驶舱时,应至少保留一名机组人员在内。但此次事件中,机长未遵循该规范,导致副驾驶单独留守期间突发意外。
此次事件为全球民航业敲响了警钟。在追求效率的同时,必须以更严苛的安全标准来守护万米高空的旅客安全。航空安全容不得半点侥幸,每一个环节的严守规范,都是对生命的敬畏。
目前,涉事航班已恢复正常运营,但围绕“单飞行员驾驶风险”的行业讨论仍在持续。这一事件再次提醒我们,航空安全无小事,任何细微的疏忽都可能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
如需民航培训、技术咨询或资料共享,请联系小编微信:minhang_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