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社交媒体上疯传的一段视频,声称展示了一对母子因错过航班而在机场大闹,并声称此举是因担心耽误公务员考试。该视频迅速引发公众热议,众多网友纷纷指责涉事人员滥用特权、无视规则。
然而,事态在短短两天内迎来戏剧性反转。当事人李女士通过媒体发声,澄清视频中的两人实为表姐弟关系,错过航班的表弟所参加的是技能资格证考试,而非公务员考试。她进一步指出,所谓的“大闹机场”完全是误解,当时表弟情绪崩溃跪地磕头,却被歪曲为无理取闹。
随着李女士提供机票订单、通话录音等证据,真相逐渐清晰。原来,表弟抵达机场时已临近值机截止时间,航空公司按规定拒绝办理值机。李女士赶到后,尽管多次沟通无果,情绪失控下的行为却被片面解读为撒泼。这一事件凸显了网络谣言传播的典型特征:利用碎片化信息、情绪化表达,以及先入为主的“有罪推定”思维。
谣言初期,舆论几乎一边倒地谴责视频中的女子,甚至将事件与特权现象挂钩,进一步激化争议。然而,真相大白后,造谣账号悄然删除视频,留下的是对无辜者的伤害和网络空间信任基础的侵蚀。李女士在澄清中表示,她当时的跪地磕头是因深感对表弟的愧疚,未曾料到会被如此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