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瞩目的AI产品Manus终于宣布全面开放注册,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该产品目前并未推出中文版。
5月12日,Manus正式官宣开放注册的消息。这款曾经因一个邀请码被炒至10万元,让无数人只能通过测评略知一二的神秘AI产品,如今终于揭开神秘面纱。早在3月初,Manus作为全球首个通用AI Agent产品,曾一度火遍全网。但此次开放注册,却并未掀起太大波澜。
Manus之所以曾备受关注,是因为它不同于单一大模型生成简单图文,而是能将用户输入的命令拆解为不同任务,并调用不同子Agent或工具分别完成。这一特性让很多人首次清晰地看到了AI Agent与大模型的区别。加之Manus与DeepSeek同样来自中国创业公司,很多人将其视为DeepSeek之后,中国AI领域的又一颠覆性产品。
然而,在实测中,我们发现Manus目前并无中文版。通过中文浏览器搜索进入官网,只能看到3月份Manus与通义千问合作的消息。业内人士认为,Manus与通义千问这样的头部AI大模型合作两个月后,中文版仍未推出,主要原因是国内用户变现难。
初步体验Manus后,最大的感受就是价格昂贵。Manus采用消耗积分的方式,注册成功后会赠送1000免费积分,每天还会额外赠送300积分,但这些积分根本无法满足日常需求。随便输入一个任务,就能轻松消耗掉几百积分,每天获得的免费积分只够完成一些非常简单的任务。因此,若想让Manus完成更复杂的任务,要么等待第二天更新积分,要么花钱购买。
据业内人士介绍,Agent的运行依赖大模型规划和执行,消耗大量tokens,若无自研模型,就需支付模型API费用给基础模型厂商。Manus海外版主要使用美国人工智能初创公司Anthropic开发的大型语言模型Claude,每执行一个任务,就需向Anthropic支付2美元。Manus还需支付高昂的云端沙盒成本,所有任务都在云端完成,不占用用户本地电脑资源。
作为初创公司,Manus显然无法像国内大厂那样免费给C端用户使用,公测阶段就无差别收费在所难免,但这样的价格也让不少人望而却步。至于Manus中文版何时上线,目前仍是个未知数。业内人士分析称,Manus海外版主要使用Anthropic开发的大型语言模型Claude,该模型在国内没有备案,因此无法直接使用。即便Manus已开发出中文版,也无法在国内上线。
除了监管因素外,国内用户付费习惯和意愿也是影响Manus中文版上线的重要因素。在国内大模型内卷的背景下,直接向用户收费进行付费订阅,显然不是明智之举。虽然Manus已与通义千问合作,但双方并未公布任何进展或细节。从Manus的相关动态来看,其主要目标仍是海外市场。
据了解,Manus之所以将重点放在海外市场,而非趁着在国内大热时回国,原因在于作为一家创业公司,Manus在国内难以维持生计。其背后的母公司蝴蝶效应并不研发大模型,而是直接调用已有大模型,这虽使其在美国各种政策限制下仍能获得硅谷融资,但也让Manus成了一个“赚差价”的AI公司,定价空间受大模型厂商制约明显。
更何况,Manus的护城河并不牢靠。在Manus引爆全球关注之前,字节跳动就发布了Coze的海外版和国内版。凭借抖音等内容平台,Coze迅速积累了大量用户,且国内版对于只需基础功能的个人用户,免费版已足够。4月下旬,被一些人称为Manus平替的百度心响APP也上线安卓平台,iOS版也在审核中。该APP依托百度在搜索领域的积累,已可完成包括城市旅游、AI相亲、法律咨询等在内的十大场景超200个任务类型,且目前全量免费。
对于Manus而言,虽然刚刚获得7500万美元的投资,但想凭此与字节、百度这样有自研模型且资本雄厚的大厂竞争,无异于以卵击石。即便不与这些大厂在国内竞争,Manus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压力也不小。国外科技巨头同样在积极布局AI Agent。谷歌发布的由Gemini驱动的通用科学智能体AlphaEvolve,就可用于攻克数学分析、组合学、几何学等领域的开放性难题。
对于Manus来说,全球首款通用智能体的头衔确实给它带来了不少关注,但在国内外巨头的层层围堵之下,光有头衔显然不够。能否打好开放注册这一仗,或许是Manus能否继续讲新故事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