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取款身亡事件后,银行与家属和解,谁之过?十万慰问金引热议

   时间:2025-05-20 09:16:46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一起关于银行服务与人情关怀的争议事件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事件的主角是一位身患重病的64岁湖南女子,她在急需用钱治疗的情况下,因银行坚持要求本人到场取款,不幸在银行内去世。

据报道,这名女子因偏瘫、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缠身,当时还因摔断腿而躺在医院接受治疗。她的家属为了取出她名下的五万块钱,多次尝试向银行说明情况,但首次办理时并未提及老人的病情,银行则按照规章制度,要求取款人必须本人到场。在得知密码输入错误三次后,银行更是加强了这一要求,以防诈骗行为。

面对这一困境,家属决定将昏迷的老人抬至银行。银行见状,立即开启了绿色通道,但考虑到老人的身体状况,内勤行长建议将钱款直接转入医院账户,以方便治疗。然而,家属却坚持要取现金,这一要求使得取款过程变得复杂。由于老人无法完成人脸识别等必要步骤,取款业务耗时两个小时仍未能成功办理。期间,银行工作人员多次建议老人可以回去,由家属留下继续办理,但家属并未采纳。

最终,老人在银行内因心源性休克去世。这一事件迅速在网络上发酵,银行被指“没有人情味”,而家属的做法也引发了诸多质疑。争议的焦点在于,银行是否应在老人来之前就已知其病重,并主动提供上门服务。

银行方面表示,在首次接待家属时,并未被告知老人的病情,但已启动了应急流程,并告知可以提供上门服务,但需要预约。然而,家属方面却坚称,他们并不知晓上门服务这一选项,因为银行坚持要求本人到场,并未主动提及。这一矛盾使得事件真相扑朔迷离。

随着事件的发酵,网友们也纷纷发表看法。有人认为银行应更加人性化地处理此类特殊情况,避免悲剧的发生;也有人认为家属的做法过于冲动和不合理,应尊重银行的规章制度。而关于银行是否提前知晓老人病情的问题,更是成为了争议的焦点。

近日,该事件终于有了新进展。银行和老人家属双方达成了和解,银行向家属支付了10万元的慰问金,用于老人的丧葬费用。这一举动似乎让银行在舆论上占据了一定优势,因为慰问金和赔偿金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双方选择和解,或许是为了让逝者安息,也或许是为了避免事件进一步升级。

这起事件不仅引发了公众对于银行服务的思考,也让我们看到了在特殊情况下,如何平衡规章制度与人情关怀的重要性。希望未来能有更加全面、人性化的服务出现,避免类似悲剧的再次发生。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