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科技巨头微软宣布了一项重大裁员决定,此举不仅震撼了公司内部,也在整个硅谷乃至全球科技行业掀起了波澜。据悉,此次裁员波及全球约6000名员工,约占微软员工总数的3%,其中软件工程师岗位成为了重灾区,受影响比例高达40%。
微软方面表示,这次裁员是公司AI自动化战略推进的必然结果。多位现任及离职员工透露,公司高层早已预见并多次强调提升自动化的必要性。在微软的各个部门,利用AI技术提升销售、工程、客户支持等岗位生产力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为了推动这一变革,微软正在积极推动内部流程的自动化,特别是在客户支持、财务、人力资源等传统依赖人工的领域。
在微软的体验与设备部门,一个名为Help Agent的AI聊天机器人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发中,旨在处理客户的技术支持问题。这一机器人理论上可以接管原本由员工承担的客户支持和销售等角色。同时,销售团队也经历了重组,每位企业客户现在仅保留一个联系点。销售人员被要求使用Research Copilot和Operations Copilot等AI工具,以便快速掌握不熟悉的产品信息。
研究部门同样不甘落后,鼓励研究人员利用AI工具总结大型数据集,缩短数据分析时间,并通过AI代码编写软件来加速新产品的原型开发。值得注意的是,连微软的开发团队也未能幸免于难。根据微软华盛顿州的裁员文件显示,软件工程师在该州被裁员工中的占比高达约40%。
布鲁金斯学会研究AI与劳动力关系的研究员Molly Kinder指出,微软在软件工程和AI领域的裁员标志着生成式AI正开始重塑工作方式。她表示:“编程处于AI整合的前沿,因此工程师们最先感受到影响并不令人意外。他们是第一批,但绝不会是最后一批。”
事实上,微软并非孤例。整个美国科技行业都出现了“AI取代员工”的趋势。挪威主权财富基金本周就表示,由于AI的发展,预计不会增加人员配置。这一趋势同样体现在Shopify、DuoLingo等科技公司中。对于许多公司而言,AI驱动的生产力提升似乎比招聘更具吸引力。谷歌和微软都声称,人工智能现在编写或辅助编写的代码比例已达到30%或更多。
谷歌母公司Alphabet已经宣布冻结某些非技术岗位的招聘,并表示将通过AI提高现有员工的生产力。meta则更为直接,在最近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目标是建立比现在更扁平、更高效的组织结构,这意味着将减少某些职能的人员配置。Flybridge Capital Partners的风险投资家Jeffrey Bussgang也在今年4月表示,可能已经见证了“科技七巨头”的就业顶峰,并预测这些公司未来可能不会再增加人员。
从最近财报电话会议中对生成式AI的提及来看,许多公司——不仅限于科技领域——已经开始使用这项技术来提高运营效率。特别是在编码、研究、客户服务和营销方面,生成式AI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Intuit表示使用生成式AI代码辅助后,编码生产率提高了高达40%;Expedia的营销团队正在使用生成式创意AI来提高营销效率并节省时间;可口可乐则首次使用生成式AI创建了圣诞广告,实现了更快速、成本更低的广告制作。
Palantir也表示正在讨论利用AI技术实现生产力的巨大提升。这些案例无不表明,AI技术正在深刻改变着各行各业的工作方式和生产效率。
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将有更多岗位和工作流程被自动化所取代。对于企业和员工而言,如何适应这一变革并抓住其中的机遇将成为新的挑战和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