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里巴巴最新财报发布后,其股价遭遇了约8%的下滑,显著弱于市场整体表现,这一波动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然而,摩根士丹利(大摩)对此持不同看法,认为尽管股价有所调整,但阿里巴巴的核心战略,尤其是阿里云的业务前景依然稳健。
据大摩分析师Gary Yu团队的研究报告指出,尽管阿里巴巴的最新财报数据略低于华尔街的预期,但阿里云的增长动力未减,特别是在人工智能(AI)行业的爆发性需求下,其增长潜力依然巨大。大摩维持了对阿里巴巴股票的“增持”评级,并将目标价维持在180美元。
大摩分析认为,阿里巴巴股价的下跌主要是由于市场对阿里云业务增长预期过高所致。市场普遍预期阿里云能实现20%的增长,而实际公布的18%增速虽然符合大摩的预测,但仍未能满足部分投资者的期望。然而,大摩强调,阿里云的增长逻辑依然稳固,其行业地位和投资价值不容忽视。
报告中进一步指出,阿里云的增长潜力被春节季节性因素和供应链波动所掩盖。实际上,AI相关产品的收入已连续七个季度保持三位数增长,这一趋势对投资者极具吸引力。大摩认为,阿里云作为唯一专注于外部云业务的服务提供商,将从行业的繁荣中受益匪浅。
大摩还提到了阿里云在AI基础设施上的持续投入,尽管这可能在短期内对利润率产生一定影响,但将为公司的长期增长提供坚实支撑。同时,阿里云的千问3模型在端侧和云端的应用配合,将增强客户粘性,进一步巩固其市场地位。
在财报电话会上,阿里巴巴CEO吴泳铭表示,阿里云未来几个季度的营收增速仍处于“上升通道”,管理层对此充满信心。他还透露了两大关键趋势:一是AI应用正在从大中型企业的内部系统向用户侧场景渗透;二是AI产品的用户群体正在从大中型企业扩展到大量中小企业。吴泳铭解释称,新的客户需求主要由推理应用或推理场景推动,这些应用将在未来几个月内逐渐上线。
除了阿里云外,阿里巴巴的电商业务也表现出色。阿里淘天集团(TTG)的客户管理收入(CMR)在第四季度实现了12%的增长,显著超过分析师预期的9%。大摩指出,CMR增速继续领先于GMV增长,这一趋势预计将至少持续两个季度。这主要得益于服务费的实施以及全站营销渗透率的提升。
在财务表现方面,大摩预计阿里巴巴在2026财年的总收入将同比增长8%,其中客户管理收入增长7%,云收入增长25%。尽管AI和本地服务的投入将有所增加,但淘天的持续货币化和其他业务亏损的收窄将部分抵消这一影响。集团调整后EBITA预计增长10%。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巴巴在过去12个月内已回购约119.9亿美元的股票,并宣布了2025财年每股美国存托凭证2美元的股息(常规1.05美元+特别0.95美元),总计分红46亿美元。这一举措进一步彰显了公司对股东回报的重视。
大摩认为,目前阿里巴巴的估值仍处于合理范围内。其F2026年的预期市盈率仅为12倍,而大摩的目标价意味着F2027年的市盈率为16倍,这显示了公司未来的增长潜力和投资价值。
尽管阿里巴巴的股价在财报后有所下跌,但大摩等投资机构对其核心战略和业务前景持乐观态度。随着AI行业的持续发展和公司在相关领域的深入布局,阿里巴巴有望在未来实现更加稳健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