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的科技舞台上,人工智能(AI)的变革不再聚焦于谁能打造出最强大的独立技术“砖石”,而是转向了谁能将这些技术整合成一座功能完善、用户体验卓越的“智能大厦”。
几个月前,DeepSeek以不到600万美元的设计成本推出其AI模型,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这一举动揭示了行业的一个新趋势:构建AI系统不再单纯依赖高昂的成本或单一的先进技术,而是需要一套全面的解决方案,包括高效的开发团队、流畅的生产线、精确的设计图纸以及可靠的交付体系。
与此同时,文心助手、夸克、豆包、元宝等AI应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从信息搜索到文本创作,从问题解答到视频剪辑,AI的能力正逐步渗透到用户的日常社区生活中。
当前的竞争焦点已从单纯的技术比拼,转向了如何将AI技术融入实际应用,构建出功能齐全且用户友好的智能系统。就像建造一座房屋,不仅要堆砌高质量的砖块,还要铺设水电、安装网络,确保住户能够舒适便捷地生活。
科技巨头们正经历从“砖石堆砌”到“系统集成”的转型。过去,它们更多地关注大模型、算力、论文和参数量等“硬实力”。如今,游戏规则已经改变,竞争转向了谁能更快速、更稳定地构建和部署AI系统。这要求从底层算法到上层应用,从技术研发到组织管理的全面协同。
根据天眼查和国际数据公司(IDC)的数据,中国模型即服务(MaaS)市场在2024至2029年间将以66.1%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迅速扩张,预计2029年市场规模将达到90亿元人民币。AI大模型解决方案市场同样保持强劲增长,预计2029年整体规模将达到306亿元人民币。
随着大厂纷纷将AI实验室整合进业务部门,这一转变标志着从“实验室时代”向“工程平台时代”的跨越。这一变革旨在解决三个关键问题:模型训练的效率、低成本部署的可能性以及用户体验的优化。这些问题决定了AI能否真正成为企业的生产工具,而非仅供展示的“艺术品”。
AI正逐渐成为企业的“基础设施”,像数据库、搜索引擎和推荐系统一样,被无缝集成到各种产品中,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心助手能协助撰写PPT、总结报告和文案润色;夸克不仅限于搜索,还成为了能够解题、写作和整理资料的AI助手;剪映中的AI功能能够自动识别语音、生成字幕甚至剪辑视频。这些都是AI“基础设施”建设成功的例证。
大厂们的转型不仅是组织结构上的调整,更是思维方式的根本性变革。从以“技术导向”为主的科研思维,转变为以“服务效率”为核心的系统思维。从先有模型再寻找应用场景,转变为先分析需求再构建模型;从追求单一的AI技术突破,转变为推动每个业务都能利用AI。
在这场转型中,百度、阿里、腾讯和字节跳动等科技巨头正在重新布局,各展所长。过去,大模型往往意味着高昂的成本、漫长的训练周期和巨大的算力消耗。但DeepSeek等创新者打破了这一惯例,以更少的资源和预算实现了高效的模型开发,并推动了开源共享。
百度推出了文心4.5Turbo,强调性价比和效率;阿里则推出了Qwen3,号称能以少量激活参数完成繁重任务;腾讯的混元则致力于多模态和多场景的应用,打通了图片、语音和文字等多个通道。在模型构建方面,竞争已从单纯的“厚度”转向“巧劲”、“节省”和“稳定性”。
接下来是算力基础设施的建设,即“搭框架”。算力是模型运行的基石,过去每个项目可能需要数千张高端芯片,如同每次任务都需要聘请国际专家团队。但现在,百度推出了昆仑芯,并自研了万卡、三万卡集群,实现了高效能;阿里投资3800亿元,打造“AI基础设施”,涵盖云计算和基础硬件;腾讯则整合了算法、数据和训练团队,实现了资源的高效调度;字节虽然不直接制造芯片,但通过Seed平台整合了上下游资源,实现了模型训练、内容场景和推流平台的无缝对接。
最后是“室内装修”,即提升用户体验。百度将文心模型融入搜索、文库和网盘,实现了知识办公的一体化;阿里以Qwen3为引擎,夸克为前台,钉钉、淘宝等应用也上线了新功能;腾讯的混元接入了微信生态,覆盖了小程序和聊天助手;字节的豆包依靠抖音的推流获得了广泛关注,剪映加入了AI剪辑功能,试图在内容赛道占据“流量入口”。
在这场竞赛中,科技巨头们不再仅仅比拼科研实力,而是更多地关注如何提供更好用的产品和服务。AI技术不再是实验室中的高科技,而是成为了一种无处不在、易于使用的日常工具。
当前的AI竞争已经超越了单一技术的范畴,成为了一场涉及模型开发者、平台运营商和应用提供者的复杂生态竞争。它们分别扮演着“造砖的”、“租地的”和“卖房收租的”角色,彼此间既合作又竞争,形成了一个复杂且充满活力的市场。
模型开发者如DeepSeek,专注于提升模型性能,以最低的成本和最高的效率实现技术突破;平台运营商如百度智能云、阿里云和腾讯云,拥有算力资源、调度系统和开发平台,为模型提供运行环境和部署支持;应用提供者则贴近用户,提供包括AI助手、写作工具、搜索服务和剪辑软件等在内的多样化应用。
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成功的关键在于系统协同能力。谁能将模型训练、算力调度、产品接入、用户体验和数据回流这五个环节串联起来,形成一个闭环,并且高效、稳定地运行,谁就能成为新时代的“系统玩家”。这些玩家不仅擅长制造工具,还能构建基础设施、优化用户体验,并最终实现商业变现。
随着AI技术逐渐成熟,竞争已经从单纯的技术突破转向了组织力、工程力和落地力的考验。在这场马拉松式的竞赛中,能够持续稳定地提供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厂商,最终将赢得用户的青睐和市场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