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酒店业“量增利减”,降价升级间如何走稳钢丝?

   时间:2025-05-08 18:12:52 来源:钛媒体APP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凌晨的寂静中,Rayne拖着行李箱,步伐匆匆地穿越首都机场的到达大厅,直奔网约车候车区。五一假期的余温尚未散去,他已再次踏上了出差的征途。这次,他的目标不仅仅是完成任务,还有一场关于住宿选择的“探险”。

手机屏幕上,五个酒店预订应用同时开启,Rayne的筛选条件细致入微:“2021年后开业”、“智能设备”、“价格400-600元”。这些条件背后,是他对住宿体验的严苛要求。“现在的酒店,即便是亚朵、全季这样的知名品牌,也有可能出现房型不合理、设施陈旧、卫生状况不佳的情况。所以,我一般会选择开业时间较近、智能化程度高、价格适中的酒店。”Rayne解释道。

根据《2025中国酒店业发展报告》的数据,2021年中国酒店业拥有25.24万家门店,客房数达到1347万间。而到了2024年,这一数字将大幅增长,门店数增至34.87万家,客房数更是高达1764万间,三年内新增近10万家酒店。然而,与此同时,酒店行业的经营状况却并未如预期般红火。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国内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24》显示,2024年国内旅游人数达到56.15亿人次,同比增长14.8%。尽管旅游需求持续增长,但酒店行业的收入却并未随之水涨船高。酒店之家数据显示,2024年酒店行业平均每间可售客房收入为118元,同比下降9.7%;平均每天房价为200元,同比下降5.8%;入住率为58.8%,同比下降2.5%。这种“量增利减”的现象,无疑给整个行业泼了一盆冷水。

在这场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酒店行业的内卷现象愈发明显。价格竞争、智能化升级和服务变革成为了酒店们争夺客源的三大法宝。然而,这些策略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行业面临的困境。随着市场流量的增长趋缓,酒店数量却持续攀升,供需失衡的问题愈发突出。尤其是在热门旅游地和商务区,酒店之间的竞争更是白热化。

为了吸引客源,酒店们纷纷开启“亲民路线”,高端酒店也不例外。平台上的酒店套餐价格一降再降,五星级酒店的周末套餐有时甚至比中档酒店还要便宜。然而,这种“以价换量”的策略并未能带来长期的收益增长,反而让酒店的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

与此同时,智能化升级也成为了酒店们的一大卖点。智能客房系统、自助入住/退房机等设备的引入,让酒店的服务更加便捷、个性化。然而,这些设备的投入和维护成本也不容小觑。为了维持经营,一些酒店不得不削减服务项目,如餐饮种类减少、开夜床服务消失等,这让消费者的住宿体验大打折扣。

在扩张的道路上,酒店集团们也并未停下脚步。锦江酒店、首旅酒店、亚朵集团等头部酒店集团纷纷加大开店力度,甚至瞄准了下沉市场。然而,扩张过快也带来了不少问题。加盟店的管理漏洞、员工培训不足、服务质量不稳定等问题频发,让酒店品牌的声誉受到了严重影响。

消费者的喜“新”厌旧更是让酒店行业患上了“保质期”焦虑。新酒店凭借其设施新颖、服务优质等优势成为了消费者的首选。而五年、甚至三年以上的“高龄”酒店则在这场变革中陷入了困境。为了求得生存与发展,连锁酒店集团们纷纷亮出了“大招”,如华住集团的功能重置与品牌化改造、东呈集团的“老店翻红计划”等。

然而,这些改造策略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行业面临的困境。随着新店生命周期的不断缩短,关于“保鲜”的战争正在愈演愈烈。在这场深刻的自我革新与价值重塑中,酒店行业需要找到一条新的出路。

尽管如此,Rayne还是在他的出差之旅中找到了一丝慰藉。“今年去三四线城市出差时,我发现那边连锁酒店品牌扎堆开业,还都是这两年刚开业的新酒店。选择方便,质量也有保证,来小县城出差的体验感也飙升了。”他感慨道。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