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伏产业的整体阴霾之下,捷佳伟创(SZ:300724)却如同一缕温暖的阳光,照亮了行业的寒冬。近日,这家光伏电池设备制造领域的领军企业,发布了其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的财务报告,数据显示出令人瞩目的增长态势。
2024年,捷佳伟创实现了营业收入188.87亿元的佳绩,与上一年度相比,增幅高达116.26%;归母净利润也达到了27.64亿元,同比增长69.18%。进入2025年,其增长势头依旧不减,一季度总营收为40.99亿元,同比增长58.95%;归母净利润则为7.08亿元,同比增长22.42%。
值得注意的是,捷佳伟创的优异表现并非孤例。随着2024年度光伏企业财报的陆续公布,一批光伏设备与辅材企业同样展现出了强劲的盈利能力,不少企业的盈利增幅甚至超过了50%。在行业普遍面临挑战的背景下,这些辅产业链企业为何能够“独舞”?
以光伏支架领域的佼佼者中信博(SH:688408)为例,其2024年营业收入达到90.26亿元,同比增长41.25%,归母净利润约为6.32亿元,同比增长83.03%。另一家电池设备制造商拉普拉斯(SH:688726)也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全年实现营收57.28亿元,同比增长93.12%;归母净利润7.29亿元,同比增长77.53%。
微逆领域的龙头德业股份(SH:605117)同样表现出色,2024年营业总收入达到111.95亿元,同比增加49.67%,实现归母净利润29.52亿元,同比增加64.80%。2025年一季度,其归母净利润也继续保持高速增长,预计将达到6.5至7亿元。
通润装备(SZ:002150)、露笑科技(SZ:002617)、北京科锐(SZ:002350)、鹿山新材(SH:603051)等设备、辅材企业也实现了盈利的大幅增长,尽管盈利规模有所不同,但增幅普遍超过100%,通润装备的归母净利润增幅更是惊人,达到了237%。
与辅产业链企业的亮丽表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光伏主产业链龙头企业在2024年几乎全面陷入亏损。组件企业中,TOP5中有四家出现巨亏,合计亏损额高达229至253亿元。仅有晶科能源(SH:688223)勉强维持盈利,但盈利额与上一年度相比大幅减少。
辅产业链企业之所以能够“风景这边独好”,主要得益于两大因素。一方面,技术迭代为这些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随着P型产线逐步退出市场,N型电池技术如TOPCon、BC等成为主流,拉普拉斯、捷佳伟创等企业凭借在高效光伏电池核心工艺设备及解决方案领域的领先地位,实现了业绩的稳步增长。
然而,在优秀业绩的背后,辅产业链企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受主产业链洗牌影响,这些企业在销售大幅增长的同时,也承担着坏账风险。随着主产业链洗牌的深入,行业扩张正在走向停滞,设备和辅材企业的市场空间将面临压缩。如何寻找新的增长点并控制风险,将是这些企业未来需要正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