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万维近期发布的2024年度财报揭示了其在AI领域的投入与挑战。尽管公司在AI技术上持续加大研发力度,但这一战略选择尚未带来预期的盈利回报。财报显示,昆仑万维去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亏损达到15.9亿元,与前一年的盈利12.58亿元形成鲜明对比。
昆仑万维将去年的亏损归因于两大因素。首先,为了巩固在AI领域的领先地位,公司进一步增加了研发投入,全年研发费用高达15.4亿元,同比增长59.5%。其次,投资收益未能达到预期,金融资产价格波动导致投资相关损失达到8.2亿元。
尽管面临亏损,昆仑万维在AI领域的投入却反映了整个行业的现状,即AI技术仍处于高投入阶段。然而,昆仑万维在其他业务方面仍取得了显著成绩。去年,公司总营业收入达到56.6亿元,同比增长15.2%。其中,海外业务表现尤为亮眼,海外信息分发与元宇宙平台Opera的营业收入达到4.8亿美元,同比增长21.1%;海外社交网络和短剧平台业务的营业收入也实现了28.5%的增长。
随着海外业务的持续扩张,昆仑万维的海外营收占比进一步提升。去年,海外业务收入规模同比增长约22%,达到51.5亿元,占总收入比重高达91%,同比提升5个百分点。这一成绩无疑为昆仑万维的全球化战略增添了信心。
然而,面对资本的耐心考验,昆仑万维必须展现出更强的AI技术商业化能力。为此,公司计划采取多维度措施改善未来盈利状况。在业务端,昆仑万维将持续提升研发成果的商业化效率,加速推出具有市场价值的AI产品及解决方案,推动技术优势转化为收入。在投资端,公司将优化资产配置策略,以控制投资风险。
关于AI业务的盈利时间表,昆仑万维管理层给出了明确的预期。他们认为,在全球范围内,2023年至2024年是AI大模型的初始投资期,各科技公司在AI大模型上的巨额投资仍处于亏损状态。而2025年至2026年将是AI大模型的应用落地和收入增长期,尽管行业收入将快速增长,但仍将处于亏损阶段。昆仑万维预计,2027年以后将进入盈利期。针对公司自身情况,昆仑万维预计其AI大模型业务将在2027年开始实现盈利。
自2023年发布自主研发的“天工 1.0”大模型以来,昆仑万维已多次进行迭代升级,在复杂任务处理、多模态等方面取得了多项突破。这些技术进展为昆仑万维的AI业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AIGC业务的商业化方面,昆仑万维也取得了不错的进展。其中,AI社交应用Linky的单月最高收入已突破100万美元,成为海外收入增长速度最快的中国AI应用之一。截至今年3月底,昆仑万维的AI音乐年化流水收入ARR已达到约1200万美元,短剧平台DramaWave的年化流水收入ARR也达到约1.2亿美元。
昆仑万维在AI领域的坚定投入和持续创新,虽然短期内面临亏损风险,但为公司带来了宝贵的技术积累和市场经验。随着AI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场景的拓展,昆仑万维有望在未来实现AI业务的盈利,为公司带来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