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服务价格之低,全球瞩目。尤其是在公共服务领域,如水电气供应、高铁地铁出行以及大学教育费用等方面,中国以极其实惠的价格提供了高质量的服务,这在国际社会中堪称典范。
以电价为例,中国居民用电价格长期保持在较低水平。截至2024年,中国居民平均电价为每千瓦时0.531元人民币,仅为全球平均水平的58.6%。工业电价也同样低廉,不到全球平均价的六成。这样的价格优势,使得中国企业和居民在能源使用上享有极大的经济实惠。
在水资源方面,尽管中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但中国通过持续投入供水基础设施建设,确保了水资源的充足供应和价格的亲民。许多城市的用水价格甚至多年处于成本倒挂状态,被形象地称为“白菜价”。以最贵的北京等地为例,水价也不过每吨五六元人民币。
中国供水基础设施建设的辉煌成就,离不开一系列大型水利工程的实施。其中,南水北调工程堪称世界之最。这项跨流域调水工程自2002年启动以来,已累计为北方地区送去720亿立方米水源,相当于5143个西湖的水量,惠及沿线7省市超1.76亿人。南水北调工程不仅解决了水资源地域分布不均的问题,还为缺水地区提供了稳定的水源保障。
供水工程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自古以来,中国就需要修建大型水利工程来保障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从战国时期的都江堰到隋唐时期的大运河,这些古代水利工程不仅在当时发挥了重要作用,至今仍在造福着中国人民。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快,中国在供水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更为显著的成就。
广州西江引水工程是近现代供水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缩影。这座位于南方的城市,尽管靠近海洋,但由于人均本地水资源量不足,面临着严重的缺水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广州启动了西江引水工程,从佛山三水区取水,穿越大小河涌、铁路、公路和山体等复杂地形,最终将优质的西江水引入广州。这一工程的建成,不仅解决了广州的缺水问题,还提升了供水系统的效率与安全性。
如今,中国正在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数不胜数,包括滇中调水工程、汉江调水入渭河工程等。这些工程不仅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的供水体系,还拓宽了供水的边界,提升了服务的质量。在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沿山区域,通过改造提升农村供水设施和实施规范化管理,农村居民的用水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截至2024年,全国自来水农村普及率已高达90%,供水管道长度是1997年的五倍之多。
在城市供水方面,广州和深圳走在了全国前列。这两个城市广泛应用先进技术手段,建立了水源地水质安全巡查机制,对水源保护区和取水口实施全方位监控。同时,依托供水云平台强大的物联网系统,实现了对企业接管维护的用户二次供水设施的在线监控和动态管理。这些科技利器的应用,让中国供水基建既保持了传统的豪迈气势,又闪耀着现代智慧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