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娅第二次差点被淹死时,正漂在险恶无情的大海中央,而她心爱的人刚刚被这片海吞噬。她冷得感觉不到自己的脚是否还存在,因为干渴,舌头已肿胀得填满了嘴巴。她是如此悲痛,若非怀里还抱着两个勉强活着的小女婴,她宁肯让大海把自己也吞掉算了。视线中看不到陆地,只看得到失事船只的残骸碎片,几个其他幸存者在祈祷救援,还有许许多多被泡得发胀、浮在水面上的尸体。
十三年前她也有一次溺水经历,那是在一个小小湖泊,而非这浩瀚大洋。那一次差一点就要了她的命,但家人在场救了她,六岁的她是全家唯一拒绝学游泳的人。她怕水,仅仅是看一眼都会心生恐惧。
每回跟家里人一起到这片离家不远的湖泊游玩时,杜娅更愿意独自坐在岸上,看着姐妹和堂兄弟们在水中嬉戏、俯冲、翻滚。在炎热的叙利亚之夏,戏水是消暑良方。有时候他们试图把杜娅也哄下水,但她会坚定不移地拒绝,并从自己的拒绝中感受到一股力量。还是个小孩子的她,就极其顽固。“没人能告诉杜娅她该做啥。”她的母亲会既骄傲又愤怒地告诉每一个人。
有天下午,杜娅正漫不经心地在一旁坐着,用手指在泥土上涂涂画画,其他人在水里玩闹正欢,有个十几岁的堂兄觉得她实在是傻,再不学游泳就要晚了,于是蹑手蹑脚地走近她,一把抓住她的腰。任凭杜娅又踢又叫,堂兄也全然不顾,把她扛在肩上,就往湖那边走去。她的脸压在堂兄背部上方,而两条腿正好悬在他的胸前,于是她就狠狠地踢他的胸,用指甲掐他的脑袋。然后堂兄松开手,让杜娅落到了阴凉的湖中。她惊恐万状,脸朝下扑入水面。其实湖水只不过淹到了胸部,但已经吓瘫了的她甚至无法调整双腿找到立足点。身体没往上浮,而是沉了下去,大口的喘气换来猛烈的呛水。
还好有一双手及时把她从湖里拉了出来,托到岸上,放回吓坏了的妈妈温暖的怀抱中。杜娅把喝进去的液体往外咳,一边哭一边发誓,从此以后再也不踏近水半步。
(美) 梅丽莎·弗莱明
梅丽莎·弗莱明(Melissa Fleming):联合国难民署发言人,《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CNN、NPR等媒体作者。
译者:小庄
小庄,自然属性:智人种,具线粒体遗传功能;
社会属性:科学松鼠会元老级成员+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硕士+果壳阅读创始人+前媒体人+前非著名乐评人。
著有《爱与性的实验报告》、《彬彬有礼地离开吧,不要和地球人谈恋爱》等,译有《守望灯塔》、《情种起源》等。
微博@庄小哥。梅丽莎·弗莱明(Melissa Fleming),联合国难民署发言人,《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CNN、NPR等媒体作者。
梅丽莎·弗莱明著小庄译的《海的那一边》是一部长篇纪实小说。故事始于叙利亚西南部德拉的一个小镇,那是杜娅出生和成长的地方,一家九口都居住在那里。随着战争升级,她的家庭在2012年决定逃难到邻国约旦,再进入埃及。当时杜娅年仅16岁。杜娅一家在埃及逗留了两年半时间,但杜娅认为留在叙利亚或埃及都看不到前景,所以如其他成千上万的人一样,她冒着巨大的风险和未婚夫巴萨姆偷渡至欧洲。轮船自尼罗河三角洲启程4天后,就被另一艘船截停并撞沉。杜娅与其余约一百名生还者在水中漂浮,在海上漂泊的4天4夜里,19岁的杜娅亲眼看到未婚夫沉入海底。她开始努力拯救那些难民的孩子们的生命。为了拯救两名婴儿,杜娅的生存意志更坚定。最终她被一搜路过的游轮救起。现在杜娅和家人生活在欧洲,她就读了大学,立志未来要为难民谋福利。
新书推介图片丨《海的那一边》
九丘书馆 店内有售
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
定价:42.80
2017年Goodreads年度zui佳历史&传记奖决赛入围、2018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亚列克斯奖获奖作品,真实记录年轻叙利亚难民扣人心弦的逃生经历,改编电影由国际知名导演斯皮尔伯格联手J.J.艾布拉姆斯执导。
叙利亚内战迫使16岁的杜娅和家人离开南部小镇,逃到埃及。在埃及逗留了两年半之后,杜娅看不到自己的前景,尽管不时听到海上偷渡者遇难的消息,但她和未婚夫甘愿冒着巨大的危险偷渡到欧洲。他们联系到了蛇头,躲过沙滩上警察的搜捕,成功搭了偷渡船。不料船只在海上遭到攻击,数以百计的难民掉落海中,转眼间只剩一百多人在苦苦求生。漂荡在海上,杜娅亲眼看着未婚夫、周围的难民一个个放弃坚持,沉入海底。经历了悲痛欲绝的四天四夜,杜娅抱着两个临终托付的小孩,终于等到了救援……本书根据真实事件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