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面,这一川渝街头的寻常美食,如今正引领着一场餐饮创业风潮,其中的佼佼者——遇见小面,正朝着“中式面馆第一股”的目标奋力冲刺。近日,该品牌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标志着其向资本市场迈出了关键一步。
遇见小面的创始人宋奇,其创业之路始于麦当劳。他曾坦言,在麦当劳炸下第一筐薯条时,心中便萌生了创立中餐品牌,甚至挑战麦当劳的念头。这段经历不仅让他见识了世界一流餐饮公司的运作方式,更为他日后的创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然而,就在遇见小面冲刺IPO的关键时刻,一则关于其公关总监被裁的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据悉,这位总监在孩子生病且不在公司的情况下,突然收到了公司的裁员通知,且通知被发给了其家人。尽管公司表示会正常结算工资并给予离职赔偿,但这一事件无疑给遇见小面的品牌形象带来了一定影响。
回顾遇见小面的发展历程,自2014年成立以来,该品牌已走过11个年头。其三百多家门店主要集中在广东市场,经历了O2O和互联网高峰时代的洗礼。2021年,遇见小面的估值逼近30亿元,但这一估值背后,却隐藏着行业不可遏制的“泡沫”。
事实上,从当前的市场环境来看,遇见小面很难支撑起30亿元的估值。一方面,中式面馆市场竞争激烈,遇见小面不仅要与各地特色面馆竞争,还要面对其他餐饮品牌的挑战。另一方面,遇见小面的盈利能力并不强,尽管去年实现了六千多万元的净利润,但翻台率下降、订单平均消费额降低等问题,使得其利润空间愈发狭窄。
遇见小面在扩张过程中还面临着食品安全等问题的挑战。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有多条关于遇见小面的消费者投诉,涉及食品安全、卫生条件等方面。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遇见小面的品牌形象,也给其未来的扩张之路蒙上了一层阴影。
尽管如此,遇见小面并未放弃上市的梦想。在招股书中,该品牌表示IPO募集所得资金将主要用于拓展餐厅网络、扩大地理覆盖范围并加深市场渗透。未来,遇见小面计划在下沉低线城市开店、探索海外市场,并加大特许经营模式开店力度。
然而,门店扩张并非易事。在内地投资开设一家遇见小面的成本约70万元至90万元,叠加盈利能力等问题,遇见小面的扩张之路可谓困难重重。同时,食品安全问题如影随形,如何在扩张过程中保持质量和一致性,将成为遇见小面必须直面的挑战。
遇见小面的故事,是中式面馆市场的一个缩影。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市场中,如何保持理性、踏实前行,将成为决定品牌能否走得更远的关键。对于遇见小面而言,挤掉估值泡沫、提升盈利能力、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将是其冲击IPO过程中必须上好的“三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