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A股市场整体表现积极,多数股票上涨,带来了投资者期待中的盈利机会。然而,在这样的市场氛围下,恩捷股份(002812.SZ),被誉为隔膜行业的“茅”,股价却仍在低位徘徊,最终收盘价定格在28.18元/股。自本月初经历一波大幅下跌后,该公司股价始终未能有效反弹,无论是在“茅”系列股票中,还是在锂电隔膜板块中,恩捷股份的表现都显得格格不入。
恩捷股份市值从巅峰时期的3000亿元缩水至当前的273亿元,背后有其深刻的原因。根据前一天发布的年报,公司业绩延续了前一年的下滑趋势,归母净利润更是从盈利转为亏损,达到了自2011年有财务数据记录以来的首次亏损,亏损金额高达5.56亿元。
这一亏损状况实际上反映了当前锂电隔膜企业在周期底部的普遍困境。在周期顶部,全行业加速扩张,产能迅速增加。然而,当产能集中释放时,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价格战随之爆发。即便是恩捷股份这样的行业龙头,也不得不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以消化新增产能。然而,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的激增并未带来相应的业绩提升,反而压缩了盈利空间,最终导致亏损。
具体来看,恩捷股份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1.64亿元,同比下降15.60%;归母净利润为-5.56亿元,同比下降122.02%;扣非净利润为-6.13亿元,同比下降124.92%。这是公司自2011年以来的首次年度亏损,而亏损主要集中在第四季度,单季度亏损额接近10亿元,吞噬了前三季度4.43亿元的盈利。
深入分析年报,恩捷股份的亏损主要归因于“三费”的大幅增加。其中,销售费用为1.45亿元,同比增加62.60%,主要因为市场开拓力度加大,导致职工薪酬、销售代理费和业务招待费等增加;管理费用为6亿元,同比增加56.53%,主要因为中介咨询费和职工薪酬的增加;财务费用为3.14亿元,同比增加31.69%,主要受汇兑损益变动的影响。
作为全球生产规模最大的锂电隔膜供应商,恩捷股份在2024年进一步释放了产能,以开拓市场来消化新增产能。去年,公司锂电隔膜的产量和销量分别达到92.80亿平方米和88.25亿平方米,同比分别增长30.72%和42.33%。然而,由于锂电隔膜价格下降,公司实现的锂电隔膜营收下滑了18.13%至82.55亿元,毛利率更是下降了32个百分点,仅为7.39%。
除了锂电隔膜业务外,恩捷股份的BOPP薄膜、烟标和特种纸业务收入均出现下滑,仅无菌包装和其他业务营收有所上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锂电隔膜收入下滑的影响。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三费”飙升的背景下,公司削减了研发投入,2024年的研发投入为6.63亿元,同比下降8.89%。
恩捷股份还计提了4.57亿元的存货跌价损失及合同履约成本减值损失,进一步加重了公司的财务负担。这一数字较2023年的1.87亿元大幅增加。
从全行业来看,锂电隔膜行业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作为锂电池四大主材之一,隔膜的命运与锂电产业链紧密相连。然而,随着全产业链的扩产,类似恩捷股份这样的产能供给集中释放,导致隔膜价格下降,全行业承压。根据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7um湿法隔膜的主流报价从年初的1.10-1.45元/平方米降至年末的0.75-0.93元/平方米。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没有赢家。锂电隔膜概念股中已有8家公司披露年报,全部出现盈利下降,其中东峰集团、德尔未来和金冠股份也出现亏损。尽管双杰电气和佛塑科技营收略有增长,但整体来看,营收也全部下滑。
行业困境的逆转取决于锂电隔膜价格的回升。然而,当前业内普遍认为供大于求的格局短期难以改变,行业“磨底”仍将持续。尽管隔膜价格已逼近成本线,企业挺价意愿强烈,但新产能尚未完全达产,短期内供大于求的市场格局难以改变。因此,企业为了抢占更多订单,可能会再次引发激烈的价格战。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以恩捷股份为代表的头部企业仍在扩产。根据披露,重庆恩捷、玉溪恩捷和美国恩捷等多个项目正在建设中,规划产能庞大。同时,星源材质等竞争对手也在加速海外建厂,并加入半固态电池隔膜和固态电解液等新技术领域的竞赛。
在全行业承压的背景下,隔膜厂商纷纷加速海外布局,并加大在新技术领域的投入。然而,谁能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下一阶段的胜利,仍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