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养老金融产品供需失衡,同质化困局待破!

   时间:2025-04-23 19:06:41 来源:ITBEAR作者: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步伐日益加快,养老金融已成为国家发展蓝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政策红利与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正促使养老金融步入更加成熟的发展轨道,逐步建立起完善的三支柱体系,并朝着产品多元化和服务适老化方向迈进。

在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中,养老保险产品凭借其直接触达终端客户的独特市场特性,展现出了无可替代的实践价值。特别是在第三支柱中,年金险、增额终身寿险、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等产品已形成了协同发展的格局,不断丰富着养老金融产品的供给。

然而,养老金融行业仍面临着结构性矛盾的挑战。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创新动力不足,短期理财属性挤压了养老保障功能,这些问题日益凸显,与我国不断扩大的养老金融需求形成了明显的供需错配。

在解决“钱从哪里来”这一核心问题上,银行理财、储蓄、基金、保险等产品正加速布局养老市场,以满足居民的养老资金需求。其中,保险类养老金融产品因其长期性、安全性和稳定性优势,在养老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通过精算技术,这些产品能够提供多种形态的领取方式,为客户规划养老资金。

目前,第三支柱中的商业养老金融产品总规模已接近8万亿元,年金险和增额终身寿险成为了支撑这一市场的主要力量。近年来,保险公司也在不断优化产品设计,提升产品的灵活性和增值保障功能,引入税收优惠政策,拓展多元服务,以形成综合养老解决方案。

然而,产品同质化严重和供需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依然存在。消费者更多关注产品的缴费年限、缴费金额、回本时间和收益率等,这导致了产品同质化的特征。不过,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商业养老保险产品正逐步向多样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

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自试点以来,已逐步扩大经营范围和参与主体,于2023年10月实现了常态化经营。该产品采取账户式管理,分为积累期和领取期,提供多种养老金领取方式。虽然近两年保险公司投资收益下滑,导致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的结算利率也在下行,但其仍优于同期万能险产品的结算利率,具有竞争力。

长期护理保险是另一项精准对接养老需求的保险产品。政策性长护险虽已在多地落地,但保障范围仍然有限,无法满足庞大的市场需求。商业长护险虽然起步较早,但发展不足,目前在售产品数量有限。不过,随着寿险与长护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的开展,商业长护险的有效供给有望得到增加。

在养老金融产品的设计中,保险公司需要把握好功能定位,注重长期性、稳健性和普惠性,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养老需求。同时,创新方向需要更加针对性和精细化,关注不同人群在积累期、领取期、风险偏好等方面的差异化需求。

除了产品创新外,保险公司还需要在养老服务端发力,以满足老龄人口对于康养、护理、医疗等专业护理服务的需求。以服务赋能产品,是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现状下凸显差异化的重要方向。多年来,保险公司纷纷打造“保险+健康医疗生态圈”,提供体检服务、慢病管理、健康监测等增值服务。

头部险企更是在一站式提供综合养老解决方案的赛道中展开角逐,推进医养产业合作与投资,进而反哺、赋能保险主业。养老社区和居家养老成为了重点布局方向。

在养老金融市场中,保险公司作为市场主体,需要在强化养老服务端供给方面持续努力,以满足老龄人口的多样化需求。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