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本市场风云变幻中,外卖行业的竞争格局似乎也正迎来新的变数。刘强东亲自下场搅动外卖赛道,这一举动无疑为行业增添了几分不确定性。而作为外卖领域的老大哥,美团能否继续稳坐公募基金的宠儿之位,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近期,公募基金对美团的态度似乎出现了微妙的变化。以知名基金经理张坤为例,他管理的易方达蓝筹基金在过去几个季度中持续抛售美团股票。数据显示,自2024年二季度以来,该基金的美团持仓量已减半。这一举动不仅反映了张坤个人的投资策略调整,也或许预示着公募基金对美团的看法正在发生变化。
张坤的减持行为并非个例。事实上,整个公募基金行业对美团的持股数量和市值都在近期出现了下滑。这一趋势或许与港股通的扩容以及阿里巴巴等新股的加入有关。随着阿里巴巴等优质标的的加入,公募基金在港股市场的选择更加多样化,这也使得一些原本重仓美团的基金经理开始转移阵地。
回顾美团纳入港股通以来的历程,该股曾一度成为公募基金南下争夺定价权的重要标的。彼时,内地公募基金大扩容,而A股市场整体估值较高,港股市场因此成为“价值洼地”。美团作为港股市场的明星股,自然吸引了众多基金经理的关注。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港股市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阿里巴巴的加入无疑为公募基金提供了新的选择。数据显示,自阿里巴巴纳入港股通以来,该股的基金持仓量迅速增长,已成为仅次于腾讯控股的港股基金持仓标的。与此同时,美团的基金持仓量却出现了下滑。这一变化或许意味着,在公募基金眼中,阿里巴巴的吸引力已经超过了美团。
本轮声势浩大地杀入“外卖战”的京东,在港股市场的影响力目前尚显有限。由于京东集团尚未加入港股通,因此只能通过QDII基金等渠道进行投资。这也使得京东在内地资本市场的影响力相对较弱。
然而,尽管面临诸多挑战,美团在外卖领域的领先地位仍然难以撼动。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美团或许需要更加注重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以应对来自各方的挑战。
对于公募基金而言,选择投资标的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在港股市场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基金经理们或许需要更加谨慎地权衡各种风险与收益。
未来,随着港股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公募基金对美团等个股的看法或许还将继续调整。但无论如何,对于投资者而言,保持理性和谨慎的态度始终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