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假期期间,成都的周女士在抖音直播中抢购到了一家热门度假酒店的特价套餐,原价1999元的双人房,直播间仅需599元。主播的激情推销让周女士毫不犹豫地下了单,期待假期能与家人共享美好时光。然而,当她提前两周尝试预约时,却被告知房间已满,多次尝试均未能成功预订。
周女士的遭遇并非孤例。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抖音团购酒店和门票无法预约的投诉已超5000条,涉及全国多个热门旅游城市。消费者普遍反映,在直播间抢购时畅通无阻,一到预约却困难重重。
直播间里的低价爆品背后,隐藏着商家和平台的库存游戏。许多商家在抖音团购中采取“超售”模式,直播间放出的优惠券数量远超实际接待能力。例如,某三亚酒店被曝出在直播间卖出2000份套餐,但实际每日仅预留10间房给抖音用户,导致消费者预约时“一房难求”。商家对此的解释往往是旺季房源紧张,但问题在于他们明知接待能力有限,却仍在直播间无限量促销。
抖音平台的团购系统也存在算法陷阱。平台声称团购系统与商家库存数据实时同步,但实际操作中,许多商家会手动设置“动态库存”,即直播间显示剩余数量,消费者下单后库存又神秘补货,制造稀缺假象,刺激用户冲动消费。当消费者预约失败时,平台则称库存管理由商家自主负责。
主播的“表演式营销”也是问题所在。部分主播在推广团购时,刻意模糊使用条件,如“不约可退”但退款需满足复杂条件,“节假日通用”实则需补差价或仅限非高峰日期,“全网最低”对比的是虚高的原价。北京消费者王先生就投诉称,在直播间购买某乐园门票时,主播明确承诺国庆假期可用,但预约时才发现仅限工作日。
消费者遭遇预约失败后,维权之路往往陷入困境。平台、商家、主播三方互相推诿,责任难以落实。抖音作为撮合交易的平台,本应对商家资质和团购信息进行严格审核,但现实中许多商家的套餐详情页规则模糊,甚至存在霸王条款。平台虽有违规处罚机制,但投诉量过大时往往以协调退款了事,未能从根本上约束商家行为。商家只关注低成本获客,不顾高成本售后;主播只关心佣金到手,对商品真实性缺乏核查动力。
这种“割韭菜”模式短期看似乎让平台赚了流量、商家得了曝光、主播拿了佣金,但长期来看正在摧毁整个生态。用户从冲动消费逐渐转为警惕避雷,大量用户表示不敢再相信抖音团购。商家也因投诉增多而面临平台限制推广权限、缴纳更高保证金等问题,差评直接影响线下生意。主播则面临人设崩塌、粉丝流失和监管风险。
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平台、商家、主播三方共同努力。平台应建立更严格的库存审核机制,对超售商家实施流量降权;商家应回归长期主义,拒绝营销套路;主播则需对推广商品负责,而非一味追求GMV。抖音电商今年初已更新了一系列保障消费者权益的平台管理规定,明确提出完善直播带货准入门槛、实施分级管理制度等,以加强直播带货准入管理,从源头保障商品与内容质量。
明智的商家已开始调整策略,如杭州某连锁民宿品牌严格控制抖音渠道的销量占比,确保不超过总房量的30%,虽然短期收益减少,但差评率下降,复购率提升。一些垂直领域KOL也开始转型为“旅游体验官”,通过实地直播测评为用户提供真实参考,这种内容电商新模式有助于重建消费者信任。
消费者也应提高警惕,仔细阅读团购规则和注意事项,避免冲动消费。在遭遇问题时,应积极维权,向平台、商家或相关部门投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只有平台、商家、主播和消费者共同努力,才能推动行业健康发展,让“低价团购”从伪福利变成真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