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AI超级框大战:夸克与文库,能否扛起大厂的新梦想?

   时间:2025-04-11 17:56:07 来源:ITBEAR作者: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2025年的AI战场迎来了新的变革。去年,ChatBot(聊天机器人)应用如Kimi、豆包和元宝风靡一时,甚至在春节前后,DeepSeek也加入了这场竞争。然而,进入新的一年,AI领域的焦点已悄然转移至“AI超级框”。

“AI超级框”概念指的是一个入口能够满足用户多样化的AI需求,包括AI搜索、AI对话、AI PPT制作、AI翻译以及AI生图等。在这场战役中,阿里和百度两大巨头成为了领头羊,它们不约而同地推出了旗下的“老将”——夸克和百度文库,以此作为新的竞争武器。

夸克与百度文库这两款曾经以工具属性为主的产品,如今已掀起了一场国内AI产品月活跃用户的大战。根据AI产品榜的数据,今年3月,夸克以1.48亿的月活跃用户位居国内总榜榜首,而紧随其后的是几款ChatBot产品,但它们的月活跃用户均未突破一亿大关。

过去,夸克常被年轻人用于志愿填报和存储“影视剧资源”,而百度文库则更多地被用于撰写论文和制作PPT。然而,经过近几年的大模型和云基础设施建设,阿里和百度对这两款产品进行了全面“升级”,将AI对话、深度搜索和AI工具整合在一起,旨在满足用户“一站式任务解决”的需求,从而争夺用户的流量入口。

从搜索引擎到AI Agent,从文档工具到生态入口,夸克和百度文库不仅承载着大厂争夺C端流量的野心,更映射出科技巨头在AI下半场的战略差异。这场“先锋”之战,才刚刚拉开序幕。

如今,当你打开夸克和百度文库,你会发现它们越来越相似,都是在ChatBot的基础上,集成了一系列AI工具,成为了AI Agent。与上一阶段的纯ChatBot产品相比,夸克和百度文库都完成了从单一搜索或对话到独立解决需求的闭环,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不过,两者之间还是存在一些差异。夸克采用的是自家的通义大模型,而非DeepSeek R1大模型;而百度文库由于拥有文档数据和文字处理的基因,在文档和PPT相关的AI功能上更加细分和垂直。

为了测试夸克和百度文库的实际表现,「某评测机构」进行了一系列实测。首先,让它们同时制定一份“五一假期北京和京郊的旅行行程”,详细到出行的交通工具以及酒店推荐。结果显示,DeepSeek提供的行程最为全面,包括预算、具体酒店名称及路线等;夸克的行程则较为紧张,且推荐的酒店价格高昂,实操性不强;而百度文库的行程则相对简略,缺乏京郊景点推荐和酒店信息。

接着,评测机构询问两者关于“打喷嚏后尾椎骨疼痛”的原因及康复建议。夸克和百度文库给出的建议相似,都提到了软组织损伤、腰椎间盘突出等问题,并建议使用非甾体抗炎药,但都没有提供直接的康复动作视频,只是推荐了相关视频资源平台。

在PPT功能测试中,夸克速度快,但生成的内容缺乏填充,无法直接使用;百度文库虽然花费时间较多,且包含付费点,但生成的PPT内容更丰富,图片也可以一键AI换图。然而,两者都还未达到直接可用的程度。

综合来看,夸克和百度文库在基本的意图识别和信息匹配上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给出的结果仍不够直接和满意。它们更适合作为用户的协作助手,而非完美执行任务的智能体。

那么,为什么阿里和百度会选择夸克和百度文库作为这场“超级框”之战的“先锋”呢?

从产品形态和业务模式来看,夸克和百度文库具有高度的相似性。百度从最初的搜索引擎出发,最终将AItoC业务押注在百度文库(现与百度网盘融合)这个融合型工具平台上。而夸克的成长路径也几乎如出一辙:从无广告的搜索起家,随后并入夸克网盘、夸克高考等垂直应用,吸引更年轻的用户群体,最终成为“AI超级框”。

李彦宏多年前提出的“框计算”概念与夸克现在的理念不谋而合。对于大厂来说,自然是希望将流量和用户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夸克和百度文库作为阿里和百度现成的牌面,甚至可以说是最优选择。随着大模型能力的提升,这些产品中的垂直工具调用效率也将得到提升,从而帮助用户更好地完成任务。

从用户体验和商业化的角度来看,夸克和百度文库也面临着各自的挑战。夸克此前主打无广告的纯净搜索,商业模式以会员付费为主,但规模和增速都相对较小。随着阿里的加码,夸克的KPI将优先考虑用户增长、留存和AI功能渗透率,商业化压力相对缓解。而百度文库早已自负盈亏,具备一定的收费基础,AI功能又为其增加了一条新的商业化道路。

然而,“AI超级框”未必是AI应用的最优形态。工具类产品的无限叠加,并不意味着用户留存的无限延长。如何高效使用这些工具,避免功能过于复杂而导致用户难以使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背后的大模型做好用户意图的分发,实现“某个功能在我需要的时候及时出现并完成任务”的效果。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