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河北省三河燕郊开发区的一家店铺因其招牌颜色的变更,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讨论。据多方媒体报道,该变化源于三河市城管部门的一项新规定,要求当地商户将原有的红底门头牌匾更换为其他颜色。
具体而言,这一变更要求源自去年12月4日三河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发布的《三河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导则》。该导则详细列出了广告牌匾设计的多项规定,其中包括禁止使用红蓝底色或字样(除非是国际或国内连锁品牌),字体需具备设计感而非简单使用通用电脑字体,牌匾内容不得包含广告信息,颜色需有变化以避免单调,商业街区和示范路上的牌匾必须具备亮化效果,且材质选择上应倾向于中高端。
商户们对这一变更的反应各异。一位位于三河燕郊的商户透露,早在今年3月,城管人员便多次上门要求他们更换招牌颜色,甚至现场监督他们将红色改为绿色,而改色所需的漆料则需商户自行购买。然而,当新派新闻记者就此事向三河燕郊高新区城管相关部门求证时,得到的回复却颇为模糊,仅表示除红、蓝、黑三色外,其他颜色均可选择,并声称如果商户愿意,可以自费改回原颜色。
这一事件并非孤立。据报道,去年4月,沈阳市某街道也曾统一要求沿街店铺更换为黑底招牌,同样引发了公众热议。对此,有观点认为,虽然褪色的广告布、呆板的字体和千篇一律的设计确实影响了城市形象,但店铺招牌作为城市风貌的一部分,同时也承载着商家的个性和商业特色。它们不仅是商业标识,更是消费者记忆中的重要元素。因此,当强制要求将鲜艳的红色更换为绿色时,不少网友表示难以接受。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存在诸多争议,但城市管理部门对于提升市容市貌的努力并未停歇。他们试图在维护城市秩序与尊重商家个性之间找到平衡点,以确保城市的整体美观与商户的合法权益得到兼顾。然而,如何在实践中实现这一目标,仍需进一步探索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