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本市场崭露头角四年后,国内功能饮料巨头东鹏饮料正酝酿新的动作,计划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这一决定不仅标志着东鹏饮料资本版图的进一步扩张,也预示着其全球化战略的加速推进。
近日,东鹏饮料正式提交了港股上市申请,由华泰国际、摩根士丹利及瑞银集团担任联席保荐人。此番动作与东鹏饮料近年来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的努力不谋而合。据其2024年年度报告披露,东鹏饮料的产品已远销越南、马来西亚、美国等25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市场开拓成效显著。
东鹏饮料的历史可追溯至1994年,经过三十余年的深耕细作,它已成为国内功能饮料行业的领军者。2021年,东鹏饮料成功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成为国内能量饮料领域的首家上市公司。自那以后,公司股价与市值均实现了大幅增长,截至最近交易日,东鹏饮料的总市值已超过1300亿元。
在国内市场,东鹏饮料同样表现出色。据行业统计数据显示,自2021年起,东鹏饮料在中国能量饮料市场的销量连续四年位居榜首,市场份额从15%攀升至26.3%。在业绩方面,东鹏饮料同样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间,公司营收与净利润均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毛利率与净利润率也逐年提升。
然而,东鹏饮料的业绩高增长并非没有隐忧。长期以来,公司高度依赖其大单品东鹏特饮,产品结构相对单一。为了降低这一风险,东鹏饮料近年来开始尝试多元化发展,推出了电解质饮料“东鹏补水啦”以及其他饮料产品。这些新产品在市场上的表现不俗,尤其是电解质饮料,已成为公司新的增长点。
在渠道端,东鹏饮料已建立起覆盖全国的立体化销售网络,终端销售网点近400万家,实现了对中国地级市的全面覆盖。然而,在业绩高增长的背后,公司的营销费用也水涨船高,而研发投入则相对不足。这一状况引发了市场对其长期竞争力的担忧。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东鹏饮料仍坚定地走上了国际化之路。公司早在2021年就成立了香港子公司,为海外销售体系的搭建和品牌推广打下基础。此后,东鹏饮料还曾筹划在瑞士证券交易所发行全球存托凭证,虽然最终未能成行,但这一举动仍彰显了其拓展国际市场的决心。
为了进一步推进全球化战略,东鹏饮料在2024年采取了多项举措。公司同意以证券投资方式对境内外产业链上下游优质上市企业进行投资,并宣布拟以不超过2亿美元合资设立印尼子公司,围绕软饮料生产与贸易开展业务。东鹏饮料还在印度尼西亚和越南设立了子公司,并将海南和昆明生产基地作为未来面向东南亚市场的重要生产及出口枢纽。
东鹏饮料将东南亚视为全球化战略的重要市场,这一决策既有地缘优势,也有战略深意。东南亚地区人口众多、经济快速增长,为东鹏饮料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该地区与中国文化相近、饮食习惯相似,有助于东鹏饮料快速融入当地市场。然而,国际化之路并非坦途。在东南亚市场,东鹏饮料面临着来自本土品牌和国际大牌的双重挑战。为了突破市场格局,东鹏饮料需要凭借其在性价比、渠道运营等方面的优势,以及针对东南亚市场的定制化产品策略来赢得市场份额。
根据招股书披露的信息,东鹏饮料此次港股上市所募集的资金将主要用于完善产能布局、推进供应链升级、加强品牌建设和消费者互动、持续增强品牌影响力、拓展海外市场业务等方面。这些举措将有助于东鹏饮料进一步提升其综合竞争力,为全球化战略的深入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尽管东鹏饮料在国际化道路上仍面临诸多挑战,但其在国内外市场的出色表现以及坚定不移的全球化战略已为其赢得了广泛关注。未来,东鹏饮料能否将中国故事转化为世界故事,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