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中美科技巨头竞速,AI眼镜能否开启消费电子新周期?

   时间:2025-04-04 19:11:18 来源:钛媒体APP作者: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随着科技巨头们纷纷布局,AI智能眼镜正逐渐成为科技界的焦点。2025年,这一领域或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多家企业计划在年内推出各自的AI眼镜产品,标志着端侧AI交互新时代的开启。

在全球市场上,meta无疑是先行者之一。据透露,meta将于今年年底推出名为“Hypernova”的高端AI智能眼镜,这款设备配备了高清电子屏幕,并具备手势操控功能,直指苹果生态。与此同时,谷歌也在重启其智能眼镜计划,通过收购加拿大眼球追踪技术公司AdHawk,进一步推动技术创新。亚马逊同样不甘落后,承诺将推出基于AI功能的智能眼镜,与meta在高端市场展开竞争。

在中国市场,AI智能眼镜的竞争同样激烈。小米、华为、百度、字节跳动等科技巨头纷纷加入战局,计划在2025年推出各自的AI眼镜产品。其中,小米的AI眼镜备受瞩目,有望在今年4月发布,全面对标meta的Ray-Ban meta。据估算,小米AI眼镜的税后综合成本约为1281元,显示出其强大的成本控制能力。

中美科技巨头在AI眼镜领域的发展路径截然不同。美国厂商依托成熟的云端AI基础设施和品牌溢价,抢占高端市场,通过硬件创新与生态绑定建立壁垒。而中国厂商则更注重本土化应用创新和价格下沉,推动AI智能眼镜在国内消费电子市场的普及。例如,华为的生态伙伴闪极科技推出的闪极AI拍拍镜,就走的是极致性价比路线。

然而,AI眼镜市场并非一帆风顺。尽管科技巨头们纷纷布局,但AI眼镜仍面临低渗透、场景碎片化等难题。技术方面,光学技术尚不成熟,端侧AI算力提升带来的功耗问题也亟待解决。AI眼镜能否成为继智能手机后的下一代计算平台,还需看其能否在“技术-场景-生态”上实现多维突破。

在场景应用上,AI眼镜厂商们正积极探索高频使用场景,如商务办公、跨境旅行、健康监测等。例如,亚马逊智能眼镜依托Alexa语音生态,开发更侧重家庭与办公场景的AI眼镜;百度的小度AI眼镜则搭载了中文大模型,强化翻译等功能。这些努力都是为了让AI眼镜从“功能机”向“智能终端”跃迁。

政策与市场的共振也在加速AI眼镜的商业化进程。多地出台消费补贴政策,推动AI眼镜的普及。例如,上海对购买Rokid AR Lite眼镜的消费者给予500元补贴。同时,深圳等地也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AI终端产业,其中AI眼镜是重点支持的品类。

随着科技巨头们的集体入局和政策的推动,AI眼镜市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IDC预计,到2030年全球AI眼镜市场规模将达到5340亿元。这一市场的爆发将不仅推动智能穿戴设备的普及,更有望开启消费电子的新周期。

在这场由端侧AI引发的交互革命中,AI智能眼镜正逐渐成为连接现实与未来的桥梁。无论是美国厂商的高端生态布局,还是中国厂商的价格下沉策略,都在为AI眼镜市场的爆发贡献力量。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拓展,AI眼镜有望成为继智能手机后的下一代计算平台,开启消费电子的新篇章。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