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系列关于“天价哪吒卡牌”的报道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这些报道声称,某款《哪吒之魔童闹海》电影IP授权的卡牌,在二手电商平台上被炒至近20万元的高价。然而,深入探究后,事实却远非如此简单。
据报道,这款所谓的天价卡牌,实际上是一张SP系列的孤品,标价18.88万元,但商品详情明确标注为“仅展示不出”,意味着它并不会真正进入市场流通。这一细节,在多数媒体的报道中被忽视,导致商家和发行商无辜背负了高价炒作的骂名。
更令人惊讶的是,这类天价卡牌的新闻并非首次出现。从“天价小马宝莉”到“天价青眼白龙”,每次只要有新的热门IP卡牌被媒体发掘,总能迅速登上热搜。而这些报道背后,往往隐藏着媒体对于流量的过度追求,以及对事实真相的忽视。
事实上,这些卡牌的真实交易情况远非报道中所描述的那样。大多数卡牌的价格仍然处于合理范围内,只有极少数稀有款或特殊编号的卡牌才会出现溢价。而这些溢价卡牌,往往也只是占据了厂家发行总数的一小部分。
这类卡牌收藏的二级市场,与二次元的“谷子”市场类似,未成年人用户众多。这也使得天价卡牌新闻一旦曝光,不仅会引起未成年人的关注,还会引发家长们的担忧。毕竟,相比于游戏充值等消费,卡牌收藏市场的退款机制并不完善。
然而,无论是二次元的谷子还是IP授权卡牌,它们本质上都是具备一定投资和收藏属性的内容IP衍生品。其附加值并不在于材料价格,而在于IP本身的热度和市场认可度。
在算法推荐的时代背景下,这些原本圈地自萌的小圈子文化,被平台赋予了过度的热度和关注度。一旦“破圈”,这些非主流文化往往会迅速失去话语权,并因为其不被主流价值观接受的“溢价”和收藏属性,而背上“原罪”。
在这场荒诞的舆论风波中,无辜的企业和商家不仅要承受舆论场的道德审判,还要在现实市场中为生存拼杀。这种双线作战的困境,正成为数字经济时代下企业经营的常态。
而媒体作为信息的传播者,其责任不仅仅是追求流量和点击率,更应该坚守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当“三审三校”让位于“三秒完播”,媒体的公信力也在逐渐消弭。这不仅损害了受众对媒体的信任,也破坏了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信任”基础。
在当前的数字环境下,企业的产品创新、用户的清醒判断以及媒体的客观报道,共同构成了健康多元的商业生态。只有坚守这些原则,才能让商业规律得到正确对待,价值观更加健康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