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餐饮业的版图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全国餐饮收入达到5.6万亿元,同比增长5.3%。然而,这一增长数据背后,却是一场激烈的行业洗牌。红餐网的数据显示,仅2024年上半年,国内餐饮企业的注销量已接近2023年全年的八成。
在这场变革中,火锅这一餐饮巨头也未能幸免。随着9块9的低价风暴席卷火锅行业,各大品牌纷纷卷入低价竞争,就连一向坚持高端路线的巴奴火锅,也不得不加入降价大军。巴奴多年来以高价著称,这一策略虽然为其赢得了市场的关注,但也引发了诸多争议。
最近,巴奴火锅的创始人杜中兵在公开场合发表了一系列颇具争议的言论,如“火锅不是服务底层人民”和“月薪5000你就不要吃巴奴”,这些言论迅速在网络上发酵,引发广泛讨论。杜中兵还表示,上市是巴奴未来的重要方向。然而,这并不是巴奴第一次陷入舆论风波。此前,“富硒土豆”硒含量不达标、旗下子品牌出售“假羊肉”等事件,都曾让巴奴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
巴奴火锅的高价策略一直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在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吐槽巴奴火锅价格昂贵且分量小。大众点评等第三方平台的数据也显示,巴奴火锅的人均消费普遍高于海底捞等其他火锅品牌。杜中兵一直强调巴奴的产品主义,认为巴奴要做的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更高级、更有品质的火锅。然而,近年来巴奴的产品主义却频遭质疑,甚至被指为“薅羊毛”。
2023年,巴奴因“18元一份土豆就5片”登上热搜,虽然随后巴奴回应称是管理失误,但这一事件已经对巴奴的品牌形象造成了损害。更糟糕的是,巴奴的“富硒土豆”被实测后指出硒含量不达标,巴奴虽然解释称硒流失了,但最终还是下架了涉事产品。巴奴旗下子品牌“超岛自选火锅”也曾被曝出售“假羊肉”,这一事件进一步加剧了消费者对巴奴食品品质的担忧。
面对屡屡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巴奴的高端化叙事开始变得艰难。杜中兵口中的“产品主义”在消费者心中已经大打折扣。然而,尽管面临诸多困境,巴奴仍然在努力寻求上市之路。杜中兵在多个场合都表示上市是巴奴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据天眼查信息显示,巴奴在2020年和2022年分别完成了两轮融资,此后上市似乎就被纳入了日程。
然而,就目前来看,巴奴的上市前景并不乐观。火锅行业的整体增速正在放缓,竞争也日趋激烈。窄门餐眼的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15日,全国火锅门店数虽然达到55.5万家,但近一年仅净增长8884家,这意味着有大量门店关闭。同时,消费者也更加注重性价比,火锅企业面临赚钱越来越难的状况。巴奴坚持直营模式,对加盟持谨慎态度,这导致其门店扩张速度较慢。截至2024年,巴奴仅有不到150家门店,相比之下,海底捞和呷哺呷哺的门店数量都远超巴奴。
在价格战席卷火锅行业之际,巴奴的客单价也有所下降。品牌数读曾报道,2024年5月巴奴全国平均客单价为130元,相比1月份的144元下降了9.72%。从二级市场来看,资本对火锅行业的态度也比较悲观。海底捞和呷哺呷哺的股价都大幅下跌,这表明资本对火锅行业的热情已经消退。在这样的背景下,巴奴要想讲好IPO故事并不容易。
巴奴火锅的困境不仅仅是个案,它也反映了整个餐饮行业面临的挑战。在消费者更加注重性价比和品质的背景下,高端餐饮品牌需要更加注重食品安全和品质控制,同时还需要灵活应对市场变化。如果巴奴不能有效控制食品安全问题并主动适应市场环境变化,那么它的未来可能会充满不确定性。
对于巴奴而言,追求高端并没有错,但高价也可能会成为其沉重的负担。在火锅行业高增长已成过去的当下,消费者更加追求性价比和品质。如果巴奴不能抓住这一机遇进行转型和创新,那么它可能会面临更大的挑战。
在这场餐饮业的变革中,巴奴需要更加谨慎地应对各种挑战。它不仅要注重食品安全和品质控制,还需要灵活调整价格策略和市场定位。只有这样,巴奴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为巴奴的创始人,杜中兵也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他的言论和决策不仅影响着巴奴的品牌形象,还关系到巴奴的未来发展方向。因此,他需要更加谨慎地发表言论和做出决策,以避免给巴奴带来不必要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