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小米425亿港元新融资:布局未来还是透支信任?

   时间:2025-03-31 11:54:05 来源:ITBEAR作者: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日,小米公司宣布了一项引人瞩目的融资计划,通过“先旧后新”配售方式筹集了425亿港元资金。这一消息迅速在舆论界和资本市场引发了广泛讨论,小米股价也随之出现大幅波动。

尽管此次配售并未导致大股东雷军实质减持股份,但市场对此仍存有不少质疑。小米目前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流动资产中的短期定期银行存款合计接近700亿元,长期定期存款更是高达580亿元,加之其经营性现金流常年保持流入状态,从表面上看,小米似乎并不缺钱。通常情况下,拥有如此充裕现金流的企业不仅不会在资本市场融资,反而可能通过增发股息等方式回馈投资者。

然而,从专业的财务分析角度来看,小米此次融资行为究竟是否利空或利多,还需深入探讨。首先,企业的资本配置和股息政策往往与其发展周期紧密相连,无论是小米还是全球科技巨头微软,都无法摆脱这一周期性规律。其次,企业若要突破自然增长率,实现持续成长,再投资成为寻找“第二曲线”的重要前提。

小米近年来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布局,无疑为其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24年,小米汽车业务实现了328亿元的收入,全年销量达到13.5万辆,并计划在2025年将销量提升至35万辆。这一业务的成功,为小米带来了全新的增长动力。然而,产能问题已成为小米汽车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为了进一步提升产能,小米需要加大再投资力度。

据分析,小米汽车在销量和毛利率方面与理想汽车颇为相似。理想汽车为支撑其产能,固定资产已达到211亿元,每年资本开支也在60亿元以上。相比之下,小米集团的固定资产仅为180亿元,汽车业务在2025年的资本开支计划为40亿元。考虑到造车业务开启前小米固定资产已在100亿元左右,因此小米汽车在短期内至少需要再投资100多亿元用于固定资产,且每年还需持续投入数十亿元。加上新增研发、对上下游产业链的投资等,小米的资金需求量与此次融资规模基本相当。

从股东的角度来看,小米只有突破产能限制,才能实现更显著的增长,从而有望迎来ROE的第二个高峰。微软的发展历程为小米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遭遇业务增长瓶颈后,微软通过调整股息政策、扩大回购等方式调整资本结构,直到新一代管理层抓住云计算的发展契机,才重新进入产业扩张周期。同样地,小米也需要通过合理的资本配置,为未来的增长打下坚实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此次选择股权融资而非债券融资,也是基于当前市场环境的考量。自2025年以来,小米股价上涨近70%,股权融资成本相对较低,对于小米而言是一笔划算的交易。

总之,小米此次融资行为虽然引发了一定的市场争议,但从其长远发展来看,这一决策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小米能否通过此次融资成功突破产能限制,实现汽车业务的快速增长,进而带动整体业绩的持续提升,将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