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比亚迪却以其卓越的业绩脱颖而出,不仅在销量、净利润和毛利率上刷新了历史记录,更在2024年实现了全面飞跃。
比亚迪公布的2024年财报显示,公司全年实现营收7771.0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9.02%,归母净利润更是高达402.54亿元,同比增长34%。这一成绩不仅标志着比亚迪营收规模首次突破7000亿大关,更彰显了其净利润增速超越营收增速的强劲势头。
从业务构成来看,比亚迪的核心业务——汽车及汽车相关产品,表现尤为亮眼。其毛利率攀升至22.31%,同比提升1.29个百分点,这一水平不仅超越了特斯拉的17.9%、小米的18.5%等行业标杆,还超过了理想等高端新势力品牌的19.8%,充分展示了比亚迪在产业链上的深度掌控力和自研自供能力。
支撑这些数据的,是比亚迪在2024年实现的427万辆汽车销量,这一数字同样创造了历史新高。进入2025年,比亚迪继续展现其市场领导力,宣布全系车型将搭载高阶智能驾驶系统,并在2月实现了32.28万辆的交付量,同比增长高达164%。鉴于一季度销量预期乐观,比亚迪甚至提高了2025年的销量目标至600万辆。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比亚迪已向供应链更新了最新的销量预测单,要求包括豪威科技和索尼在内的图像传感器芯片厂家,做好供应600万辆汽车所需芯片的准备。作为行业大客户,比亚迪的强大议价能力使得这些芯片公司纷纷选择不遗余力地为其优先稳定供货。
比亚迪的成功并非偶然。在过去一年中,公司凭借更低的价格和更高的性价比,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尽管行业价格战加剧,比亚迪的单车均价从15.99万元降至14.45万元,降幅达10%,但通过产业链的垂直整合和规模效应,比亚迪实现了降本增效。2024年,比亚迪的单车成本从上一年的12.77万元降至11.23万元,降幅约12%,远超价格降幅,从而推动了汽车业务毛利率的逆势攀升。
比亚迪的自研能力也是其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公司成立了弗迪电池、弗迪动力等子公司,掌控了三电系统的全链路。比亚迪还自研了车规级CIS芯片和低成本激光雷达,进一步降低了对上游供应商的依赖,并通过技术输出拓展盈利。
然而,比亚迪的飞速发展也给供应商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公司要求供应链公司从2025年1月1日起降价10%,虽然比亚迪表示这是非强制要求,可协商推进,但这一举措无疑加剧了比亚迪与供应商之间的紧张关系。财报显示,2024年比亚迪的应付账款余额激增至2416.4亿元,占总负债比例超过40%,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上游企业的隐形资金占用。
尽管如此,供应商们仍然需要依靠比亚迪庞大销量带来的大订单。然而,随着比亚迪不断向供应链压缩成本,供应商们的净利润率也被压缩至盈亏临界点。以精密铝合金压铸企业广东鸿图为例,2024年三季度的净利润率仅为4.6%,这反映了行业价格战下供应商的巨大压力。
在研发方面,比亚迪同样不遗余力。为了支撑高阶智能驾驶系统的全系上车,比亚迪在过去半年中疯狂招人,自研智驾团队扩张了4000多人。全年投入研发费用531.95亿元,同比增长34.42%,超过了净利润总额。这一投入不仅提升了比亚迪的技术实力,也为其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发力高端市场方面,比亚迪同样动作频频。公司推出了腾势、仰望、方程豹三大高端品牌,并计划在今年密集发布包括汉L、唐L等旗舰车型在内的新车。这些新车不仅提升了比亚迪的品牌形象,也为其带来了更高的毛利率。比亚迪还通过布局海外市场,寻求新的增长点。2024年,比亚迪海外销量达到41.7万辆,同比大增71.86%,为实现今年80万辆出口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发展,比亚迪将继续面临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和机遇。然而,凭借其全产业链整合的威力、强大的自研能力和对市场的深刻洞察,比亚迪有望在未来的竞争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