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华之杰电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之杰”)即将于3月28日上会,冲刺主板IPO,计划公开发行不超过2500万股股票。这家专注于为电动工具、消费电子等领域提供关键功能零部件的供应商,其业绩表现与业务模式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华之杰近年来业绩波动中呈现增长态势。数据显示,从2022年至2024年(报告期),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0.19亿元、9.37亿元和12.30亿元,净利润则分别为1.01亿元、1.21亿元和1.54亿元。然而,这一业绩的高度依赖性引发了外界的关注——华之杰的前五大客户每年为其贡献超过60%的收入。
值得注意的是,华之杰的前五大客户名单中,百得集团、TTI集团、东成集团、和而泰以及拓邦股份赫然在列。令人惊讶的是,除了东成集团外,其余四家均为华之杰在电动工具零部件领域的竞争对手。这一现象不仅引发了市场对其客户结构合理性的质疑,也让人好奇华之杰如何与众多竞争对手保持业务往来。
华之杰的主要产品包括电动工具的智能开关、智能控制器、无刷电机及精密结构件等,以及消费电子的精密结构件、开关等。尽管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华之杰的毛利率却远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报告期内,其毛利率分别为21.5%、26.46%和25.99%,而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平均值则分别为20.15%、19.58%和某较低值(未具体披露)。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尽管华之杰的研发费用率始终低于同行业均值,其毛利率却能保持高位。这一反常现象引发了市场对其盈利能力的深度探讨。华之杰曾于2020年申请科创板上市,但因科创属性问题被否,且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也未通过,所得税率因此从15%增长至25%。
除了业绩和毛利率的疑问,华之杰的产品质量也备受关注。据悉,该公司部分产品曾存在质量不过关的现象,如智能开关内部碳膜板碳膜和铜箔之间敷银浆存在极小断开间隙、电机盐浴不良导致偶发性断电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产品的性能,也对公司的品牌形象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华之杰的实际控制人认定问题也备受瞩目。公司实际控制人陆亚洲通过多家公司间接持有并控制华之杰的大部分股份。然而,陆亚洲的母亲沈玉芹和女儿陆静宇也间接持有华之杰的股份。这一股权结构引发了市场对其实际控制人认定的质疑。上交所也对此提出了问询,要求华之杰说明未认定陆静宇、沈玉芹为共同实际控制人的原因及合理性。
面对市场的诸多质疑和关注,华之杰表示已在招股说明书及相关问询回复中做了详细披露。然而,其能否成功登陆主板、未来的业绩表现如何,仍有待市场的进一步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