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界的聚光灯下,华为近期举办了一场盛大的Pura先锋盛典及鸿蒙智行新品发布会,会上惊艳亮相的是其首款阔折叠屏智能手机——华为Pura X。这款新品的问世,不仅进一步壮大了华为的折叠屏手机阵容,也再次点燃了市场对折叠屏技术的热情。
然而,与此同时,苹果却似乎对折叠屏手机持谨慎态度。尽管有传闻称苹果计划在2026年下半年推出首款折叠屏手机,但随后又有消息指出,这一发布时间已被推迟至2027年,使得苹果的折叠屏计划变得扑朔迷离。
在国内市场,其他手机厂商对折叠屏的态度也显得颇为微妙。OPPO在2024年全年未发布任何折叠屏新品,而魅族据传已停止大折叠屏手机的研发。还有两家手机厂商被猜测已暂停了三折叠产品的研发,其中一家或为荣耀。这些动向不禁让人对折叠屏手机的未来产生疑问。
回顾折叠屏手机的发展历程,自柔宇科技在2018年发布全球首款消费级折叠屏手机“柔派FlexPai”以来,这一领域已经走过了七个年头。然而,根据IDC的分析,折叠屏手机在使用场景和消费人群上的吸引力已逐渐减弱,预计2025年将有更多厂商采取观望态度,市场策略将更为保守。
曾经,折叠屏手机被视为国产手机厂商在智能手机整体销量下滑背景下的“救命稻草”。尤其是在2019年至2023年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年均下滑4%,累计下降16%的背景下,折叠屏手机却逆势增长,吸引了众多厂商的竞相布局。折叠屏手机售价多集中在8000元至10000元的高端市场,承载着国产手机品牌冲击高端市场的希望。
然而,随着市场的逐步发展,折叠屏手机的增速开始放缓。据Counterpoint预测,2024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市场出货量仅为2500万部,同比增长37%,远低于2023年的52%和2022年的73%。即便是折叠屏手机市场的领头羊三星,其2024年第三季度市场份额也同比下降14%,出货量同比下滑21%。
面对市场的变化,国产手机厂商们陷入了集体焦虑。为了寻求新的增长点,他们不断尝试创新,但往往只是围绕着摄像、电池、5G、高帧率等方面进行微调,缺乏革命性的突破。智能手机的上一次集体创新还要追溯到2018年,当时全面屏手机的兴起为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
如今,国产手机厂商们似乎陷入了一个“为了创新而创新”的怪圈。他们无法停下脚步,因为一旦停止推出新品,就可能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然而,这种被动的“内卷”也无法为他们带来实质性的利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头部厂商或许还有“熬过去”的底气,但不少中小厂商却已经倒在了比赛结束前。
除了折叠屏手机外,国产手机厂商还曾押注过自拍手机、游戏手机等小众赛道。然而,这些赛道也并未能带来预期的回报。以游戏手机为例,尽管曾一度火极一时,吸引了众多主流手机厂商入局,但如今却面临着销量下滑、市场质疑等困境。即便如此,仍有厂商咬紧牙关坚持在这条赛道上,试图通过差异化竞争来打破内卷。
在主流市场饱和、创新降速的背景下,国产手机厂商们仍在努力寻找刺激用户换机的新点。然而,成效却并不显著。他们通过促销、推出新产品、提供免息分期计划和以旧换新策略等方式来调整战略,试图推动增长。然而,面对需求波动和宏观不确定性等挑战,他们仍需谨慎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