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娱乐产业中,购房似乎成了企业成功后的一种标配,光线传媒近期宣布斥资12.2亿元购置新办公楼的消息,无疑再次印证了这一点。此番大手笔投资背后,光线传媒凭借《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的惊人票房表现,早早完成了全年业绩目标。
作为新晋全球动画电影票房冠军,《哪吒2》不断刷新着中国乃至全球票房纪录,目前票房已突破150亿大关。然而,光线传媒的业绩并非一直如此风光。回顾过去几年,公司业绩宛如过山车,2022年遭遇7亿巨亏,2023年稍有回暖,而2024年前三季度也因《第二十条》等作品实现盈利。显然,《哪吒2》的奇迹表现暂时掩盖了光线传媒业绩的不稳定性。
光线传媒的业绩表现高度依赖于票房爆款,这种商业模式在内容产业日趋多元化的今天显得脆弱且不可持续。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一直希望打造“中国神话”IP宇宙,但目前这一宇宙几乎仅以动画电影为载体,漫长的生产周期限制了整体世界观的构建。例如,两部《哪吒》电影之间相隔了6年,即便第三部立即启动,三部曲的完结也可能需要超过十年。
相比之下,全球市场上的“IP宇宙”建构者如漫威、DC等,早已通过“院线+流媒体”双轮驱动模式实现了IP价值的最大化。电影与剧集的联动,不仅让IP价值呈指数级增长,也让老IP焕发新生。光线传媒或许需要借鉴这一模式,加速内容供给,拓展IP变现渠道,构建更具韧性的商业模式。
王长田被誉为新一代的“娱乐教父”,他的经营哲学深刻影响着光线传媒的发展轨迹。这位复旦新闻系出身的影视掌门人,自诩为“骆驼”,以谨慎与勤勉著称。在行业低谷期,他选择蛰伏蓄力,而在机遇来临时,则以极致效率突围。光线传媒通过小成本电影《泰囧》撬动12亿票房的经典案例,至今仍被业界津津乐道。然而,这种“以小博大”的模式也带来了经营上的脆弱性,业绩过度依赖单一爆款。
面对挑战,王长田显然已经意识到光线传媒需要转型。从成立光线动画部门,到积极拥抱AI技术,光线传媒正在尝试从“作者式小作坊”向“工业化生产”转变。然而,仅仅依靠电影和影院显然是不够的。在全球内容产业发展趋势下,“院线电影+流媒体剧集”的联动模式更有利于实现IP内容版图的扩张。
当然,深度合作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长视频平台已经习惯了主导内容制作的方方面面,这可能与王长田对全流程把控内容制作的坚持产生冲突。同时,光线传媒需要平衡院线与流媒体两种渠道的商业节奏,避免内容档期或发行策略冲突导致的损失。然而,尽管存在挑战,但光线传媒拥抱多元化发展路径的决心已经显现。
在中国文化自信持续提升的时代背景下,光线传媒的转型不仅关乎公司的商业成功,更将影响中国文化IP的全球传播路径。若能成功构建“中国神话”IP宇宙,光线传媒不仅能为股东创造可持续回报,更能以现代视听语言传递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