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中国平安:金融外衣下的科技巨头,如何重塑行业生态?

   时间:2025-03-25 11:58:36 来源:ITBEAR作者: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中国市场经济的浩瀚星空中,中国平安无疑是一颗独特的星辰。与那些飙升的牛股和稳如泰山的国有企业相比,它或许不是最耀眼的山峰,但近四十年来,它始终聚焦于国家所需,深深融入社会民生,成为了金融市场中亿万用户心中那条流淌不息的最长河。

作为中国最大的综合金融集团之一,中国平安的资产规模已突破12万亿大关,这是它广为人知的A面。然而,它的B面却显得尤为低调,随着2024年年报的发布,这一低调的另一面逐渐浮出水面——中国平安正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与人工智能应用,正逐步蜕变成为一家由科技驱动、科技引领、科技重构的金融新典范。

在某种意义上,如今的中国平安,几乎可以被看作是一家挂着“金融集团”招牌的科技企业。尽管其行业属性和业务范畴依旧属于金融领域,但从增长逻辑、差异化竞争力到价值愿景,它都与那些站在PE倍率巅峰的科技创新企业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或许也是为什么,从公司高管到摩根士丹利、瑞银等国际投资机构,都一致认为中国平安的价值被市场低估了。

在全球市场中,科技企业的“穿越周期”能力一直备受投资者青睐。正如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所言:“科技驱动的企业往往具有长期的韧性,尤其是在经济衰退周期中,企业更需要科技和数字化工具。”这与金融行业的周期性困境形成了鲜明对比。金融企业普遍依赖息差收入和投资收入,本质上是通过资本增值来获取红利,因此,它们对下行周期有着深刻的恐惧。

然而,在市场不确定性依然存在的背景下,中国平安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2024年,其营业收入超过万亿,达到10289亿元,同比增长12.6%;归母运营利润增长9.1%,达到1219亿元;归母净利润更是接近翻番,增长了47.8%,达到1266亿元。这一连串的亮眼数据背后,有一个细节尤为值得注意:A股五大头部险企2024年的保费收入合计约2.84万亿元,同比增长约5.27%,与中国平安的增长速度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意味着,中国平安的增长并非建立在行业上涨的顺风车上,而是源自其全新的内核——科技创新。

截至2024年末,中国平安的专利申请数累计达到了55080项,位居国际金融机构前列。在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出版社发布的金融科技和医疗健康两大行业的全球专利榜单中,中国平安同样位居榜首,并在多个核心细分领域中专利排名第一。这一成绩不仅展示了中国平安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强大实力,也向市场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息:与传统的金融巨头不同,中国平安将自己定位为一家科技驱动、创新引领的企业,不依赖周期红利,而是依靠科技力量推动经营增长。

在AI领域,中国平安也早已布局多年,并实现了从模型接入到方案生成再到对外输出的完整链路。截至2024年末,平安已成功搭建了通用模型、垂直领域模型、应用模型三层大模型体系,打造了五大实验室、九大数据库,成为全球最大的金融、医疗数据库之一。这些努力不仅重塑了传统金融的新形态,也为行业树立了高质量发展的标杆。

中国平安的科技驱动模式得到了国际投行的广泛认可。包括摩根士丹利、高盛、瑞银在内的多家机构都对平安以科技驱动业绩增长的模式给予了高度肯定,并纷纷上调了股价目标。在高盛的最新研报中,中国平安更是唯一一家被列入“非科技领域收入增强型(AI驱动营收增长)”主题类别中的保险集团。与那些市盈率高达20倍、30倍的科技公司相比,中国平安仍旧套着金融企业的估值模型,市盈率只有7.5倍,这无疑是一个被市场低估的宝藏。

那么,作为中国平安科技底色的重要支撑,“生态协力”或许是其能够走出与众不同科技驱动之路的关键。正如业内人士所点评的那样:“平安的科技驱动模式,剖开看,是以综合金融为体、以科技创新为用的超级生态。”在这一生态下,“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成为了指引科技创新方向的双轮。

平安集团创始人、董事长马明哲很早就预见了综合金融赛道上的巨大机遇:“综合金融是金融业的发展趋势,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无论处于什么行业,只有顺应市场和客户的要求,企业才能生存并获得可持续发展。”因此,过去的一年里,中国平安不断通过“保险+服务”的差异化模式深化综合金融布局,提升整体竞争优势。

截至2024年末,平安个人客户数达到了2.42亿,较年初增长了4.7%;持有集团内4个及以上合同的客户占比为25.6%、留存率达98.0%,个人客户的客均合同数2.92个;近63%的客户同时享有医疗养老生态圈提供的服务权益,享有医疗养老生态圈服务权益的客户覆盖寿险新业务价值占比约70%。这些庞大、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需求不仅为科技成果的落地指明了方向,也成为了创新研发的“练兵场”,推动了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商业价值。

长期以来,平安在各类业务场景的深耕中积累了庞大的数据材料,包括超3.2万亿高质量文本语料、31万小时带标注的语音语料、超75亿图片语料,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数据库,有助于提升大模型的准确度,并更好地将其与业务场景融合。同时,以AI为代表的新技术也深入覆盖了平安的每一条业务肌理,变革了业务模式,优化了客户流程体验。

在车险领域,传统定损流程在AI的协助下从小时级压缩至分钟级,自动化理赔系统实现了98.7%的当天赔付率,60%为自动理赔;在寿险环节,AI坐席服务量达到了18.4亿次,覆盖平安80%的客服总量。通过智能核保、智能理赔、智能续期,平安实现了93%的寿险保单秒级核保,寿险保单闪赔占比达56%,寿险保单复效提升了27%;平安产险反欺诈智能化理赔拦截减损119.4亿元,同比增长10.4%。这些成果不仅大幅提升了服务层级,也显著降低了运营成本。

中国平安的“护城河”并非传统金融企业所依赖的“规模”和“资源”,而是依托科技创新聚合业务生态所赋能的效率革命和体验革命。这种不可替代、难以复制的特性让平安在金融行业中独树一帜。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