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近日揭晓了两项重要命名:中国航天员的登月服被命名为“望宇”,而载人月球车则被命名为“探索”。这两个名字不仅富有诗意,还深刻体现了中国航天人的探索精神和对未知宇宙的向往。
“望宇”寓意着遥望宇宙,让人联想到中国航天员在月球、火星甚至小行星表面,身着此服,眺望深邃宇宙的壮丽景象。与近地轨道任务中的“飞天”航天服相呼应,“望宇”不仅代表着技术的进步,更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迈向更深远的宇宙空间的标志。
“探索”则寄托了中国人对月球乃至宇宙深空未知领域的强烈探索欲望。这个名字不仅与载人月球车的使命相契合,也展现了中国航天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探索精神。
随着登月服和载人月球车研发工作的稳步推进,中国载人登月任务的目标也逐渐清晰。新一代登月服“望宇”将确保航天员在月面环境中的健康安全,并支持他们进行攀爬、驾驶、操作科学实验仪器等特殊舱外活动。相比美国“阿波罗时代”的登月服,“望宇”更加轻量化,活动自由度更高,使航天员在月面上行动自如。
在月球车的助力下,中国航天员将能够采集更多距离登陆点遥远的月壤样本,这些样本将被运送到载人登月舱、月面实验室等设施内,进行样本分析研究。科研人员期望通过这些研究,进一步确定月壤的水含量,并探索提取利用方法。载人月球车还将为航天员在月球表面的科研活动提供有力支持。
中国航天的长远目标是,在月球表面和月球轨道上建立栖息地。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月面科研试验站的探测范围和科研力量,还将为载人深空探测任务提供重要基础设施。据公开资料显示,中国计划在2030年前开展月球科学考察及相关技术试验,突破并掌握载人地月往返、月面短期驻留等关键技术。同时,中国还将建立长期支持航天员在月面活动的月球科研试验站和月球轨道空间站等空间基础设施。
除了传统的科研活动外,中国载人登月任务还将致力于探索月球乃至太阳系、宇宙的更多奥秘。月球起源、水冰资源形成、月震原理及月球内部深层结构等谜题,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科学家们。中国航天员将携手人工智能搭档,不断深入探索月球,以期早日解答这些谜题。同时,更多载人登月任务还将帮助人类探知关于太阳系演化、宇宙中的“水资源”等奥秘。
在未来载人登月任务和月球工作生活中,新技术将发挥重要作用。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进步将提升微小探测器和航天员辅助设备的效能,使它们能够更加有效地支持航天员的探索活动。大型3D打印设备将被带上月面和月球轨道空间站,为月球资源原位利用贡献力量。为了打造可持续的有人照料月面栖息地,航天员需要生活在封闭生态系统中,掌握微型生物圈技术。这项技术有望初步满足航天员在月球上的生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