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近期揭晓了两项重要命名:中国航天员的登月服被命名为“望宇”,而载人月球车则被命名为“探索”。这两个名字不仅富有诗意,还深刻体现了中国探索宇宙的决心和愿景。“望宇”寓意着航天员将遥望宇宙,站在月球上,甚至更远的火星和小行星表面,这一命名与近地轨道任务中的“飞天”航天服相呼应,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持续进步。
“探索”这一名字则传达了中国人对月球乃至深空未知领域的探索渴望。随着中国登月服和载人月球车的研发稳步前进,中国的载人登月任务目标逐渐清晰。
“望宇”登月服作为新一代装备,不仅能在月球极端环境中保障航天员的安全,还支持航天员进行攀爬、驾驶和操作科学实验仪器等多种舱外活动。相比美国“阿波罗时代”的登月服,“望宇”更加轻量化,确保了航天员在月面上的活动自由,使他们能够轻松完成各种动作。
载人月球车“探索”将助力中国航天员在月球上采集更多月壤样本,为科学研究提供宝贵资料。月球南极的永久阴影区被认为是水冰资源的主要蕴藏地,这些资源对于未来的月球基地建设和资源利用至关重要。通过“探索”,航天员能够采集到更遥远的月壤样本,并在月面或带回地球进行分析,进一步确定月壤的水含量,探索其提取和利用方法。
中国还计划在月球表面和月球轨道上建立栖息地。随着国际载人探月任务的推进,西方国家如美国的“阿尔忒弥斯计划”和多国筹建的月球轨道空间站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中国也将在2030年前开展月球科学考察及相关技术试验,掌握载人地月往返、月面短期驻留等关键技术,并在中长期内建立月球科研试验站和月球轨道空间站等基础设施。
在月球探索的道路上,中国不仅关注月球本身的奥秘,还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太阳系和宇宙。月球起源、水冰资源形成、月震原理、月球内部深层结构以及月球火山的活跃历史等谜题,都将是中国航天员和人工智能搭档深入探索的目标。这些探索不仅有助于解答科学问题,还将为太阳系演化和宇宙中“水资源”的研究提供重要线索。
未来载人登月任务和月球工作生活还将受益于多项新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进步将提升探测器和航天员辅助设备的效能,使它们能够更有效地进入月球复杂地形和内部空间,为月球基地选址和建设提供有力支持。大型3D打印设备将被带上月面和月球轨道空间站,利用月球资源进行原位制造,降低建设成本。同时,为了打造可持续的有人照料月面栖息地,航天员需要生活在封闭生态系统中,掌握微型生物圈技术,以满足月球生活的基本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