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中国以其庞大的人口基数和高效的防疫措施,迅速稳定了疫情局势,恢复了正常的生产与生活秩序。尽管国际上有声音批评中国的防疫手段侵犯了人权,但中国人民深知,短期的居家隔离换来了长期的社会稳定和生活安宁,这是一笔值得的交易。
长期以来,西方媒体在国际舆论场上占据主导地位,其宣扬的自由平等理念影响了众多中国青年。然而,温铁军教授在最近的一次访谈中深刻揭示了西方消费主义背后的阴谋。他指出,西方社会通过媒体向富裕起来的中国人灌输超前消费观念,这一观念原本适应于西方社会,却在中国年轻人中逐渐流行开来。
与老一辈中国人节俭持家的传统不同,当代青年更倾向于超前消费。花呗等小额借贷平台的兴起,让年轻人在尚未学会赚钱的情况下就开始消费。他们追求时尚,愿意为了一双心仪的球鞋而分期付款,享受着所谓的“青春就要会享受”。然而,这种消费模式让他们在未学会挣钱之前就背负上了债务。
西方社会的超前消费观念是基于其特定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发展。西方国家通过掠夺他国资源实现了自身的快速发展,并积累了庞大的资本。这些国家的高福利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正是建立在牺牲小国利益的基础上的。而中国青年在盲目模仿西方消费模式时,却忽视了超前消费背后隐藏的隐患。
疫情的发生让许多年轻人从消费主义的陷阱中清醒过来。在居家隔离期间,他们意识到父母还有存款可以支撑生活,而自己却需要为之前的超前消费买单。一旦无法按时偿还贷款,个人征信将受到损害,甚至影响到未来的购房和出行。
虽然小额贷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急需用钱的家庭,但过度泛滥的小额贷款平台却不利于社会稳定。美国2008年的次贷危机就是一个血淋淋的教训,超前消费最终导致了全球经济的动荡。
温铁军教授指出,发展中国家在追求发展过程中,不应盲目模仿西方国家的制度和消费模式。西方国家的高福利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是建立在掠夺他国资源和庞大税收基础上的。而发展中国家缺乏这样的原始资本和税收基础,盲目模仿只会导致国家制度体系的崩溃。
发展中国家在争取独立时往往牺牲了部分主权,导致经济主权被西方国家控制。当西方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宣扬消费主义时,这往往是他们试图进一步控制这些国家的信号。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警惕消费主义的陷阱,避免成为西方国家的经济附庸。
最后,温铁军教授强调,消费应与自身能力相匹配。对于当代青年人来说,盲目追求时尚和享受只会让自己陷入金钱的奴隶状态。只有理性消费、量入为出,才能过上健康、稳定的生活。